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曾经计划转制成社区银行的张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江小贷)在酝酿了三年之后,忽然没了声息。
“近期,我们并没有转制社区银行的打算,一是劳心劳力,再有我觉得我们还是做好自身的小贷业务为要。”近日,张江小贷总经理朱卫中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种口气,显然和当初转制的高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9年,银监会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明确小贷公司可以转制为村镇银行。
2010年,由上海金融办牵头对小额贷款公司转型进行了研究,张江小贷是此次调研活动中浦东区唯一一家小贷公司。2010年6月初,张江小贷公司和相关部委起草有关转制建立社区银行的计划书,随后上报给上海市金融办。
但接下来便没了下文。
转制计划上报之后
便没了回应
“当时我们接到上海金融办和浦东新区金融局的相关文件,说想把张江小贷作为转制社区银行(或者说是科技银行,因其主要客户为科技企业)的样本。”朱卫中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当时挺兴奋的,也立即投入到转制的准备过程中。”
自《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凭借着金融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力推张江小额贷款公司率先完成由小贷公司到社区银行的转型。
“我们草拟了一个方案,对比了国外发展社区银行的模式,探讨了国内打造由小贷转制的社区银行的可行性。方案属于初步拟订的方案,由小贷公司直接转成银行。当时和新区金融局、上海金融办的领导在上海银监局、北京银监会和科技部几个部门来回跑,就为拿个银行牌照。”朱卫中表示。
张江小贷成立于2008年11月,目前其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典型的园区型小额贷款公司,张江小贷平均贷款利率始终较低。
朱卫中表示资本金不足是小贷公司转制的根本原因。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施继元也表示,目前小贷公司贷款规模和资本金比例过于接近,利润空间很小。
据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这就意味着因为无法吸收存款,小贷公司只能通过注册资本金及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0%的银行融资进行放贷,加上我们放贷多为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也非易事。”朱卫中表示,改制为社区银行或许将彻底改变小贷公司“只贷不存”、必须完全靠自有资金经营的困境,可谓是治标又治本的方式。
“但最终上报后,便没有了回应。”朱卫中很失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