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 产业链完整公司有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今年下半年以来,化工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使得很多处在产业链下游的公司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因此,在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看好产业链完整、拥有资源的上市公司。同时,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国家先导产业,工程塑料、碳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推进和发展。

  10月上旬,化工板块走势强于上证综合指数和沪深300;10月下旬,化工板块走势强于上证综合指数,弱于沪深300。3个月以来,化工板块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为-2%,相对上证综合指数的超额收益为5.5%。

两类公司值得关注

  今年下半年以来,化工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其中,无烟煤价格由520元/吨涨至620元/吨,涨幅19.2%;磷矿石价格由320元/吨涨至340元/吨,涨幅6.3%;六偏磷酸钠价格由5600元/吨涨至6900元/吨,涨幅23.2%;合成氨价格由2800元/吨涨至3700元/吨,涨幅32.1%。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很多处在产业链下游的公司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诸如红宝丽、雅克科技、奥克股份、烟台万华等很多质地优良的新材料行业龙头公司虽然下游需求旺盛、销量大增,但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公司毛利率普遍下滑,业绩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看好产业链完整、拥有资源的上市公司,如拥有煤炭、电石、合成氨资源的湖北宜化 (000422,前收盘价20.36元),拥有钾盐资源的盐湖钾肥(000792,收盘价66.89元),拥有磷矿石资源的兴发集团,产业链长的巨化股份(600160,收盘价19.32元),拥有天胶资源的中化国际(600500,收盘价12.26元)等。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国家先导产业,其中工程塑料、碳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推进和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壁垒较高,并且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和新能源汽车等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现出盈利能力强、业绩波动小、行业增速快的特征。另外,玻璃纤维行业未来两年全球需求旺盛,景气度至少维持两年,看好云天化中国玻纤 (600176,收盘价22.98元)、中材科技(002080,收盘价51.30元)等上市公司。

五上市公司存机会

  兴发集团(600141,收盘价23.31元)是矿电磷一体化的具有稀缺资源的公司。目前具有磷矿石资源近1.5亿吨,自发电将近4亿度。受让大股东优质资产将明显提升公司效益,进一步整合资源可期。宜昌市政府决定将市国资委持有的湖北宜昌磷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宜昌兴发集团。宜昌兴发集团在重组这项资产成功后以成本价将相关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从稀缺资源的角度出发,该公司目前具有投资价值。

  金发科技(600143,收盘价17.18元)公司是国内改性塑料龙头,产能达到60万吨,是国内第二大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10倍;公司产品种类齐全,生产基地分布合理。历史上公司抓住了家电和汽车需求增长两次重大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公司产销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未来公司毛利率能保持15%~18%水平。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和快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云天化 (600096,收盘价26.51元)玻璃纤维下游需求非常旺盛,玻纤行业毛利率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再加上公司玻纤明年有小幅扩容,公司玻纤业务前景光明。公司在云南地区合成氨和尿素业务维持稳定发展,明年投产的合成氨和尿素给公司带来快速增长。

  普利特 (002324,收盘价36.70元)公司是国内唯一的TLCP(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生产企业,完全达产后将成为公司盈利增长点。TLCP具有优异性能,用途广泛。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国内市场目前容量3万吨,除了普利特今年50吨左右产品投放市场外,全部依赖进口,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ST新材(600299,收盘价14.50元)根据商务部反倾销公告,自2010年1月31日起,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等的进口苯酚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苯酚价格上涨。公司有机硅产能20万吨,苯酚丙酮产能12万吨,双酚A产能12万吨,业绩弹性非常大。随着经济复苏,公司2011年、2012年业绩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氯碱化工沈阳化工锦化氯碱、红宝丽、泸天化天茂集团丹化科技华鲁恒升双良股份山东海化新安股份等公司在原料和产品价格变动中也有望受益。

华创证券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