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三部曲:从稳健、适度宽松到回归稳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冰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每经记者 李冰

  10月19日,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7年12月之后3年来的首次加息。就在各界关于加息的议论刚刚平静下来后不久,11月10日央行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央行连出重拳,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央行收缩流动性的信号,即预示着明年的货币政策有可能由适度宽松转向中性或者稳健。

  从历史上看,央行货币政策的每一次变化,无不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当前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央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收缩流动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心。

2005~2007:

从稳健到从紧

  2005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具体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调控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GDP增长9.9%,CPI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2005年央行货币政策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适时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史称“第一次汇改”。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在当日将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8.1100,实现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对人民币汇率实行连续报价。

  2006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加快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最为突出的是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1~6月固定资产投资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8.4%,前6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15万亿元,占全年贷款增长目标的86%;外贸顺差持续增长,1~6月累计达6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8亿美元,5、6月就分别实现顺差130亿和145亿美元。

  针对上述情况,4月28日和8月19日,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月16日、7月21日和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3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定向票据、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

  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上半年GDP增速从2006年的11.6%进一步上升到12.2%,CPI涨幅从2006年的1.5%上升到3.2%。货币政策及时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月1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拉开了2007年央行货币政策的帷幕。1月5日、4月5日、4月29日、5月18日、7月30日、9月6日、10月13日、11月10日、12月8日,为了遏制股票市场的过快上涨,防止资本市场泡沫,人民银行9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8月22日、9月15日和12月21日,人民银行连续6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力度之大、出拳之狠、频度之密都是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以来所罕见的。

2008~2010:

从紧到适度宽松

  截至2008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有从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与此同时,我国CPI自2007年3月份突破3%的警戒线后,一路上扬,2008年4月份时达到8.5%,虽然在紧锣密鼓的宏观调控措施下,CPI在2008年5月份有所回落,但总体高位态势并没有改变,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因此,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决定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上半年,为对冲多余流动性,央行先后于1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和5月12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又于6月7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一般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在不断加深,对我国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下滑,经济增长开始趋缓。9月15日,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9月16日起,下调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9月25日起,除国有四大行、交行、邮储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10月15日,央行再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均下调0.5个百分点,以保障流动性供应。10月9日和10月30日又连续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2008年11月26日央行宣布大幅降息。从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1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从12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半年贷款投放规模创出空前的“天量”,人民币各项贷款上半年累计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不仅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还超过了以前各年度全年贷款投放规模。除4、5月份外,上半年其余各月贷款投放规模均超过万亿元。随着央行和银监会政策性微调,7月以后,人民币贷款猛增势头告一段落,月度新增贷款规模回落到较为合理的水平。

2011年:

回归稳健的猜想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在2009年天量货币投放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超量投放,直接导致了流动性的极度泛滥。1。中国经济出现高通胀、中低速经济增长的风险正在加大。明年应该改为稳健或者从紧的货币政策,全面回收流动性,今年内至少还要加息1次,可能2次,明年至少加息5次。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教授则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今年央行总体上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进行了合乎实际的调整,并且从下半年把预防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明年的货币政策将可能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因为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已经相对大幅度上升,10月份CPI已经飙升至4.4%,创下近25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央行预防通货膨胀的力度会加大,甚至会持续一段时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货币政策转入稳健确定无疑,为了对付通货膨胀,央行还需要继续加息,货币政策的效应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