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工业 >> 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拉出赣州“微笑曲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编者的话: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期《工业周刊》围绕自主创新的主题,从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专业人士分析、企业个案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广大读者对自主创新有更深了解。

 
  近日,定南县淀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赶制一批销往美国的电子元件。据悉,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每年加大投入研发电子新产品,其生产的LED显示器系列电子产品在欧美市场备受青睐。 黎桥洲 钟晓玲 摄
 

【赣州工业转型进行时】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上最丰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这两端,就像人微笑时的两侧嘴角。以往,依靠劳动力和成本优势,赣州处于制造业分工中“微笑曲线”的底部——获利最少的分工区间。如何从价值低端走向中高端,从纯加工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

赣州工业企业紧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大好机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稳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较快增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取得较好发展。2012年,全市工业企业研发内部经费支出5.70亿元,同比增长21%;研发活动项目数177个,同比增加7个;企业建立的科研机构中研发人员达1241人,其中博士30人,硕士89人;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214项,同比增长5.9%;新产品销售收入184.68亿元,同比增长45%;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297件,同比增长103.4%。

引智:

“人才引擎”为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信丰县城北郊的信丰工业园,在近1.2万平方米的江西聚声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29条流水生产线高速运行,1200余名员工各司其职。

聚声泰科技的前身是江苏宏声电子和信丰聚声泰电子。在合并前,该公司把电子元器件做到极致,但利润却是有苦难言。公司总经理郭桥生说,总待在产业链的底端,滋味真不好受。

从“微笑曲线”底端直奔“微笑曲线”两端,聚声泰科技的成功离不开科技创新。

聚声泰科技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不仅提高了原有产品的质量,而且研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如今,在三星、苹果、索爱、飞利浦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中,都有聚声泰科技的身影。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280.5%,实现利润668万元,同比增长86.6%。

郭桥生告诉记者,公司在研发部门分别设置了麦克风组、喇叭组、耳机组、样品组、资料组,共有专业技术工程师61人。仅2012年,该公司研发投入近600万元,新型手机喇叭、方形宽频大功率受话器、前极振膜式麦克风以及高保真、低功耗平板电脑喇叭等国内先进的新产品相继研制,成功申请专利7件。

“持续的科研投入和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保证了新产品的成功研制,给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郭桥生说。

郭桥生有个初步的五年计划,那就是积极与江西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声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把公司打造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研发型企业,同时把寻乌聚声泰电子厂、信丰声泰电子厂、信丰聚声泰电子厂以及分布在信丰县各乡镇的声泰电子分厂进行整合优化,形成集团公司,争取在5年内实现上市。

近年来,依托人才强市战略,我市人才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尤其是在稀土、钨等优势产业,集聚了一大批行业高端人才。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6月,我市出台了《赣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重点培养开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开发、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等四大主要任务。

聚力:

产学研平台成企业转型“聚能环”

通过发展稀土深加工,赣州晨光稀土实现了从单纯的稀土金属分离冶炼到永磁材料深加工产品的转型升级。增资2亿元新上马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企业总产值将突破70亿元。

在技改升级中,海盛钨钼完成了从矿山开采到碳化钨加工,再到硬质合金产品生产的转型。在全国钨产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海盛钨钼却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发展增速,产品附加值提高了10倍。

几年前,南鹰电源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瞄准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市场目标后,南鹰电源通过技改升级,从产值几百万元的小微企业发展到去年的7.9亿元,是2010年企业产值的4倍……

在上犹,这样的故事接连上演。

通过加强与南京玻纤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上犹县积极打造省级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借力科技平台,推动企业由单纯依靠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利润额向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转型升级,实现“赣州制造”到“赣州创造”的华丽转身。

上犹县还引进总投资近20亿元的京禾纳米产业园平台,规划了一个集智能电网终端产品制造、纳米科技产业化、纳米科技研究机构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为增加玻纤、钨和稀土等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在上犹县,仅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机械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入规企业数就由去年的5户增加到9户,上半年实现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8.8%,比全县工业增速高8.7个百分点,其中,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实现了“一年一翻番”。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企业产业集群化对于推动赣州市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赣州工业已初步形成9个产业集群,其中6个产业集群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赣州市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稀土和钨生产加工基地、全省铜铝等有色金属加工的重要基地。其中,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领跑9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5亿元,正向千亿元产业目标迈进。

蝶变:

从“赣州制造”到“赣州创造”

日前,从科技部传来喜讯,我市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依托单位的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以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立项组建。这两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的立项,无疑将进一步促进赣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聚能环”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先后建立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稀土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钨与稀土采冶及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研发平台。我市还成功创建了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章源钨业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晨光稀土、虹飞钨钼、世瑞新材料等3个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围绕钨和稀土、脐橙、生物制药等优势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省级立项200多项。尤其在参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方面成果可圈可点,“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环境保护技术与集成”“复杂体系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绿色分离流程”“复杂钨铜钼铋资源综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等支撑引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国字号”科技计划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永斌 传章 张鸣 记者谢若闲)

  9月1日,位于信丰县工业园区的江西磊源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工人在防尘车间加紧生产变焦马达。据悉,在信丰县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投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该公司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兴建了磊源永磁电机项目。该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三亿元,年创税一千五百万元。谢毅 特约记者李健 摄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