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房市经纬 >> 正文内容

SOHO中国跌出房企销售榜50强 项目发展遇阻碍

来源:新闻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2日

□晚报记者 俞佳 报道

尽管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人气榜上的地位依旧,仍高调地“秀”着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减肥成果,但SOHO中国上半年跌出了房企销售榜的50强榜单,扩张之路一改往日霸气,走上了“保守”路线。

8月20日,SOHO中国公布其2013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得益于结算建筑面积大增,中期业绩大涨,营业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上涨 103%和242%。由于目前政策形势不明朗,将采取谨慎采购策略,现金为王。

中期业绩大涨

SOHO中国半年业绩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的营业额达人民币25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达人民币21亿元,同比增长242%;核心净利润 (不含投资物业评估增值)为人民币5.37亿元,同比增长130%;核心纯利润率约为22%。

中期业绩优异,主要得益于结算建筑面积大增。 SOHO中国解释称: “营业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本期结算的建筑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本期结算的建筑面积约为40835平方米 (不含车位面积),较去年23179平方米大幅上升76%。本期结算的可售面积 (不含车位面积)平均售价每平方米约 60749元,主要来源于银河SOHO以及SOHO中山广场项目。”

公告显示,银河SOHO总建筑面积为328432平方米,可售可租面积为248317平方米, 2012年11月完工,是北京东二环以内的标志性建筑、北京首个新落成的提供PM2.5净化空气的大型办公楼。该项目规模巨大,办公可租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目前已出租93000平方米,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出租约19000平方米。

SOHO中山广场位于上海,由两座楼宇组成,为商业和办公用途,总建筑面积约为142000平方米,包括100218平方米办公可租面积以及12691平方米商业可租面积。

“报告期内,北京和上海的办公楼租赁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北京市场空置率降到10年以来最低水平,上海市场平均空置率过去几个月也只有5%左右。” SOHO中国表示。

由于业绩强劲, SOHO中国董事会决定维持高股息政策,已批准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2元。

自夸转型成功

“去年8月, SOHO中国在香港宣布转型。今天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 SOHO中国的转型成功了。”

8月20日, SOHO中国发布两段视频,潘石屹和张欣分别用中英文对中期业绩进行说明,对一年以来 “转售为租”的转型之路进行肯定。

2012 年8月17日, SOHO中国召开201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高调宣布转型,从 “开发——销售”转向 “开发——自持”。潘石屹表示: “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告别散售,持有北京、上海超过15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三年后,租金收入将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让优质物业成为永远生蛋的鸡。”

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的SOHO世纪广场,是公司转型后第一个自持项目。潘石屹介绍, SOHO世纪广场目前出租率已达100%,实现满租。其中,项目完工时已出租50%面积给上海期货交易所,光大期货、招商期货、银河期货等公司纷纷入驻,金融行业租户占整个项目近80%。 SOHO世纪广场的租赁业务经营利润率高达88%。

位于北京朝阳门的银河SOHO,更被潘石屹誉为 “创造了SOHO中国租赁历史上的奇迹”。过去三个月中,平均每月租出近2万平方米,刚完工不久的项目目前已租出9.3万平方米,出租率接近60%。此外,坐落于北京中心地段的前门大街项目经重新定位,突出旅游主题,租户质量显著提高,一批国际品牌的体验店已入驻开业。

虽然潘石屹自夸转型成功,但外界对此一直有颇多质疑。星展银行一份报告直言,转型的效果尚需更多证据证明。报告指出, SOHO世纪广场自去年入市直到今年3月,出租率只有60%,表现乏善可陈。其后, SOHO中国通过下调租金,将租金水平由最初每平方米每天9元调整至目前每平方米每天7.5元的平均水平,出租率才得以上升。

据媒体报道, SOHO中国北京的几个项目尾盘也已重新定价,促销力度较大。 SOHO中国告别散售、转型持有的决策,将导致SOHO中国由散售带来的快速回笼资金渠道紧闭,令其转型面临重大资金压力。甩卖北京项目尾盘可能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转型资金困局。

复旦大学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告诉记者, SOHO中国选择持有物业,也是出于近年商业地产销售难的考虑。但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 SOHO中国一直以来擅长的是物业销售,短进短出,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却没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商业地产的团队。

有报道援引房地产业内人士观点指出,以往SOHO中国的做法是将商办物业零售,分散卖出,但近年来这样的销售并不顺畅。于是其选择转售为租,在项目建成后继续持有、出租,靠回收租金偿付银行利息等,在遇到合适时机时也会选择带租约出售。

分析人士指出, SOHO中国转型后的业绩不如以往,销售额及租金收益令人担忧,但由于 SOHO中国储备的地块、项目丰富,加上融资和银行授信,其资金、经营状况尚好。

改走保守路线

过去潘石屹频频在媒体面前表达在京沪黄金区域落子布局的雄心,如今,却不讳言自己已暂时改走 “保守”路线, “采取谨慎采购策略。”

潘石屹称,从长远看,非常看好中国经济,被压抑了的机会将要在未来迸发,但目前的政策形势太不明朗, “一会儿说要出台刺激政策,一会儿说要出台紧缩政策”,所以,公司决定持有现金,等待机会。

SOHO 中国称,一方面,自今年初开始,土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回报空间越来越小。散售物业的投资者回报率降至3%,房贷利率则高达7%。如果没有租金上涨的支持,这些资产的高价格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发展政策尚不明晰,尚无明确的市场振兴和租金大幅上涨的信号。 SOHO中国选择持有充足的现金,采取审慎的收购策略,等待有吸引力的机会出现。

不过,他也认为,未来几个月中国一定会有明确的经济政策出台。 “如果市场回归理性,充足的现金会给我们更多机会。如果泡沫继续吹大,我们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承担过多的风险。 SOHO中国的财务能力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巨大的市场机会往往出现在波动之后。”

此外,他表示将继续聚焦北京、上海繁华地段的办公楼,希望其建筑产品可成为时代地标。

据悉,截至2013年6月30日, SOHO中国目前手握现金152亿元人民币,净负债率仅为14.3%。

这种低杠杆的保守路线并非今年才开始。公司去年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SOHO中国拥有现金约222亿元,净资产负债率仅为2.6%。

相较于去年开始龙头房企的全面复苏,SOHO中国2012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额为94.68亿元,与其2012年初定下的230亿元销售目标和2012年8 月下调的120亿元销售目标均有差距。据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完全跌出全国房企销售业绩前50强的排行榜。

项目发展遇阻

早在2009年,从摩根士丹利手中买下上海静安区铜仁路的东海广场后,潘石屹便大张旗鼓地进军上海。

据统计,截至2013年7月, SOHO中国累计已在上海拿下12个项目,累计耗资287亿元。目前已完成在南京西路、外滩、虹桥交通枢纽、虹桥CBD、四川北路、徐家汇、浦东等上海核心商业区的布局,全部建成后的总投资额将近500亿元。

公司去年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公司正在运作15个地产项目,全部分布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其中10个项目在上海,远高于北京大本营。

SOHO中国所向披靡的大上海发展,如今遇到前所未有的 “阻力”。

8 月2日,上海静安区的 “东八块”地块之一宣告出让,美资房企汉斯夺标, SO-HO中国败北。该地块位于石门路以东、北京西路以北、成都北路以西、南苏州河路以南,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被称为 “上海最后一块黄金地段”, SOHO中国一直视其为必争之地。

外滩地王旷日持久的争夺更让潘石屹伤心。今年4月,该案一审告结,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原告复星国际胜诉, SOHO中国等被告方败诉,上海证大绿城中国和SOHO中国三方的转让协议无效,并宣布判决后15日内外滩地王的股权恢复至转让前。

这意味着,在付出40亿元资金以及近16个月的时间后, SOHO中国很可能在外滩地王项目前无功而返,成为这场长久纠纷的最大受伤者。

一审败诉当日, SOHO中国与绿城、证大发表联合声明,对一审判决结果表示失望和遗憾,称将向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8 月14日, SOHO中国CEO张欣在其微博上发表对这场官司的感慨: “在上海打8-1官司的时候,所有的人见到我们,都说你们外地来的,这个官司你们赢不了。当时不明白,等一审结果出来,我们都震惊了,法律界也震惊了。我们马上上诉到上海高院。上诉上海高院能得到公正的判决吗?”潘石屹也转发此微博表示: “我们就是要秋菊打官司了。”言语间皆是委屈。

有分析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区域,各路资本竞相追逐。 SOHO中国对上海市场的熟悉程度、政府关系等多方面不及本土房企,在商业地产开发经验和实力上则不敌新加坡、美国等外资房地产公司,这或是潘石屹上海战略遇阻的主要原因。

来源: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