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邱 晨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1日
见习记者 邱 晨
本报讯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原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晨日前已加入中金公司资管部,而部分在任的研究所负责人亦有投奔私募的想法。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券商研究所主要负责人频繁出走,已凸显券商研究所管理岗位薪酬与付出不匹配、职业前景模糊、研究氛围下降等几大软肋。
职业天花板明显
截至目前,宏源证券、渤海证券、西南证券、银河证券、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都发生了变动。加上近期申银万国副总经理黄燕铭转投瑞银,国信证券副所长廖续发加入北京高华,券商研究所管理层人事变动似乎更甚往年。近日,部分券商研究所管理层人员表示,可能年内即将投奔私募。
“出走的原因主要是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职业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深圳某大型研究所副所长表示。
“尤其在行业排名前十、明星分析师扎堆的研究所,其所长或副所长受公司重视程度不足。一些管理层在培养分析师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但各种回报却不太理想。”北京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研究所管理者萌生退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圳某券商副所长透露,“管理层的辛苦和付出并不比明星分析师少。不少明星分析师年薪上百万,有的甚至更高,而管理层年薪却大多只有几十万,有些甚至仅为明星分析师的四分之一。”
近几年,券商研究所已经成为券商人才流动最大的部门之一。多位研究所负责人指出,大多数研究所长期处于“挖人”与“被挖”的状态。由于机制问题,耗费两、三年时间辛苦培养好的研究员很轻易被人挖走,研究所所长常常为他人做嫁衣。对于管理层来说,过高的人才流失率使得研究层面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研究行业整体的研究成果难令人满意。
某大型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研究所整体研究氛围下滑明显,以卖方为主的研究所管理层更多的精力花在服务买方上,这让负责内部研究水平的管理者感到茫然。
此外,部分券商经营管理层更注重以明星分析师及分仓收入,对券商研究所长期发展缺乏清晰认识。券商在花大力气挖明星分析师的同时,却没有加大对管理岗位的重视。导致部分管理者感到职业前景不明。
多转向投资线
深圳某研究所销售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管理者感觉自己在当前公司缺乏上升空间时,往往选择跳槽为出路。”
据了解,除跳槽到合资券商研究所外,部分研究所管理层选择了朝着投资方向转型。据悉,研究所管理层目前最为青睐的一条路径是私募基金。
上述副所长表示,一般而言,如果研究所管理层对市场和自身能力比较自信,则直接出来做私募基金经理。如果觉得时机尚早,则可能跳到大型私募从事研究总监等职务。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想要打造出一支的成熟的研究团队,除需要优秀的研究员外,更要留住优秀的管理者。这就逼迫券商改革自身问题,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