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今日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的代表将商讨“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专家表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或将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主基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落脚点。
此前的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这一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是否会如某些观察家的预测,被写入“十二五”规划,也颇为引人注目。
另据悉,此次全会还可能涉及一些人事变动事项。“比如根据《党章》,中央委员的递补等人事变动,要根据条件和需要,须召开全会决定等等。”中央党校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近日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认为,“十二五”规划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将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
人民日报昨日刊发的一篇评论提到,要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认为,参与和共享的发展才有意义。应该使人民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让他们享有行使民主权利的广阔空间,以求在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重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认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俞宪忠也认为,包容性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更关注民权民生,更能满足民众权利发展的制度公平诉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