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8日
8月5日,记者从相关会议获悉,今后,我市将继续组织开展秀美江西(赣州)行活动,围绕打造对接粤港澳、闽台地区的旅游后花园的总体定位,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以建设旅游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A级乡村旅游点和星级农家旅馆为重点,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商品,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全面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挖掘底蕴、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依托中华绿谷、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世界橙乡等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近郊踏青型、休闲度假型、客家文化型、红色教育型、农事参与型”乡村旅游产品,到目前为止,成功创建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44个,2013年成功创评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7家,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762.08万人次,总收入49.36亿元,直接提供就业7200余人,间接提供就业25600余人。(记者幸菲菲)
>>>>相关链接
赣州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个性突出,互补性强。“绿色、古色、客色、橙色”等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赣州乡村游形成了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主要有城郊踏青类产品、景区依托类产品、田园人文类产品、古村古镇风貌类产品、农事民俗类产品等五大类。
城郊踏青类产品,是以我市中心城区和县(市、区)的居民为主要客源,吸引其利用双休日进行的短线休闲旅游,利用主城区、二级城区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开发的旅游景区。如章贡区峰山,赣县储塘、夏浒一带的乡村等。
景区依托类产品,依托当地的景区,而景区也都处在乡村之中,甚至乡村就是景区的一部分,通过景区的游客共享,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例如石城县大畲旅游村、安远县三百山镇虎岗旅游新村、会昌汉仙岩乡村旅游园区等。
田园人文类产品,以自然、清净、宜人的乡村环境,带给游客返璞归真的舒适之感,主要表现为农村体验+客家文化(建筑文化)。如龙南县关西新围、客家酒堡、栗园围,上犹县梅水园村等。
古村古镇风貌类产品,例如赣县白鹭乡白鹭古村,宁都东龙古村。特色餐饮类产品,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因餐饮特色而吸引游客,例如瑞金市的“红军鸭”。
农事民俗类产品,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购农家货、享农家乐。如大余县丫山乡村景区采取多园结合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在乡村体验度假区里可以体验农耕生活,种植、采摘当季蔬果,更有古老的传统作坊、酿酒坊、石磨豆腐坊供游客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