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1日
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在研究影子银行产生、发展、功能、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是应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产生,并依托现代信息业而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代表的正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在确认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的同时,如何以创新的精神探讨对之施以有效监管,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真正挑战。
对于蓬勃发展、创新频繁的影子银行体系,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当然不应该采取“婴儿与洗澡水都倒掉”的简单办法,而是要适应其发展,改进措施和方法,建立新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必须从如下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致力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统一、及时、完整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系统。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在于“不透明”,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前提,自然是获取完整、及时的信息。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反映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庞大的影子银行缺乏及时的跟踪监督(我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对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也缺乏统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认识及此,美国《2010 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对于影子银行监管所强调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对此,我们当然应当借鉴。
第二,货币政策急切需要从对数量型的政策工具(准备金率、信贷管理、央行票据等)的依赖上全面转向主要依靠价格型政策(利率和汇率政策)。可以看到,传统的数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银行的负债(存款)和银行的资产(信贷),而影子银行业的发展恰恰是绕开了这些政策手段。然而,无论影子银行的形式如何,作为信用之价格的利率都将对其产生影响,所以,调控利率应该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既然如此,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第三,微观审慎政策应该全面转向宏观审慎政策。后者的核心是监控所有当事人表内外资产/负债并表后的资产负债表,尤其关注并表后的杠杆率。当然,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仍然以获得及时、统一、真实、完整的信息为前提。
第四,鼓励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以补充政府监管的不足。影子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隐秘”,还在于它的变化多端。这使得监管部门往往面临一个窘境:要么花费巨大的监管成本去疲于应对不断的金融创新,要么简单粗暴地实施禁止。在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监管部门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摇摆及其力不从心。这种状况,不仅反映了我们对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创新之源泉的特点缺乏认识,而且反映出我们对“监管”的错误认识。事实上,监管可以来自政府部门,也可以来自市场。例如,独立的第三方分析和评价机构(类似于债券市场中的信用评级机构)即可发挥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补充政府监管的重要作用。
第五,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影子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和动力就是金融消费者对财富管理服务的迫切需求。然而,影子银行“隐秘”和变化多端的特性,往往导致提供服务的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2008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和美国发生的“迷你债”风波等,都是这方面的适例。《2010 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中将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列为重点,恰恰反映了美国金融管理部门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刻反思。
第六,鉴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银、证、保的分野,并再次模糊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界限,为了加强对其监管,改变当前分业管理的架构,推动“一行三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已属题中应有之义。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