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在巴菲特看来,它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索罗斯则称其为“随时可能掉下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起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或CDS),许多人谈虎色变。在过去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CDS扮演了核心角色。
不过当地时间9月1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秘书长时文朝在纽约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数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将在今年底之前推出中国版的CDS,这标志着中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将开始正式运作。
“国际上主要的金融机构都认为CDS本身是中性的,就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时文朝说。
他表示,本轮金融危机发端是从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CDS市场开始的。现在来看,美国市场CDS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基础资产质量太差,二是杠杆率太高,没有相应的控制。
因此,中国在推动CDS市场发展时,将对这两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一是没有相应的风险资产就没有必要持有CDS;另外,还将对基于一定基础资产的CDS的杠杆做出限制。
时文朝说,中国即将推出的CDS完全是一个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将不允许把CDS再打包再出售。就交易结构而言,中国版CDS与美国和全球的CDS并无太大差异。
中国版CDS
信用衍生品是可以将风险从一方转移至另一方的协议。
一份CDS就是一份信用衍生品合同,信用保护的买方为了避免第三方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向信用保护卖方定期支付固定费用,由卖方在约定期间内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
CDS是投资者规避持有债券信用风险的一种避险工具,但同时也可以成为做空某一债券的投机工具。
目前为止,NAFMII已分别发布了2007年和2009年版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
NAFMII成立于2007年9月,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参与者共同的自律组织,协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
时文朝说,目前NAFMII常务理事会已审议通过了信贷资产转让主协议和重新修订后的回购主协议,不久将向社会发布。随着主协议的发布,中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也将开始正式运作。
他表示,虽然中国有巨额的信贷资产,也有快速增长的信用债券,但是商业机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还严重不足,所以中国版CDS将会很快根据市场需要推出来。
“在认真分析研究国际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对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需要的现实基础上,我们中国主要的市场机构成员仍然认为,需要发展CDS市场。”时文朝说。
哪些机构可以发行CDS?时文朝说,协会将会颁布相应办法说明做互换合约和成为凭证式发起人的机构的要求。
他说,原则上来讲,市场上主要交易商都会成为CDS交易双方的对手,也会成为其他形式的创始者。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研究加快推出中央对手方的机制。
重启资产证券化进程
此次时文朝所率领的代表团在美国将与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国证券行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探讨如何发展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y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尽管中国版CDS不允许打包再出售,但时文朝说,资产证券化依然将是未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说,“资产证券化在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很多资产都以实物形式进行处置交易,变现能力会很差,交易成本肯定会很高。”
其实中国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早几年已经开始了,然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时文朝举例说,中国最初向英国学习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分开,结果“我们学完了,他现在又合回去了”;中国向美国学习投资银行业务,向华尔街五大投行学习,结果“五大投行也倒了”。
资产证券化的学习进程也一样坎坷。但时文朝相信,“资产证券化未来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人指责房屋贷款证券化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源,摩根大通房贷证券部门主管吴向阳告诉本报记者,房贷证券化实际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远远大于负面作用,但是被滥用了。吴向阳认为,中国如果接受这些教训发展这一市场的话,一定要制订好的游戏规则,比如不做次级贷款、把首付比例提高等。
债市进一步对外开放
今年8月19日,麦当劳获批在香港发行总金额2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债券,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跨国公司。这给了很多外国公司参与以人民币主导的债券市场、重新审视中国货币的良机。
谈及外国公司未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发行债券的前景,时文朝说,“三年以后的前景非常好;如果五年以上,非常非常好;十年以上,就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而最近三年则要为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包括市场管理理念和具体的规则。时文朝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化,外资机构无论作为发行者还是作为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都是非常巨大的”。
外国公司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早已颇具规模。在NAFMII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截至2009年底的NAFMII1276家会员的名单中,有36家外资银行名列其中。
中国证监会推出的QF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有控制的实现了境内机构投资境外债券市场。
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告,允许三类境外机构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市场,这三类机构是国外的货币当局、人民币国际贸易清算行和港澳清算行。
时文朝说,央行并没有对这三类机构因为做国际贸易清算所持有的人民币资金余额投入到银行间市场做出额度的限制。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化,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境外投资机构的数量和投资金额的规模都将会不断扩大。当然这不是一天的事,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会太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