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杭长高铁明年开通 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扩容向心力将增强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从江西东大门上饶到西大门萍乡,不到2小时;省会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扩容,再增上饶、宜春、新余等多个设区市;南昌到杭州、长沙,也只需约2小时……时速高达350公里的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我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将于明年开通,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将因此改变,我省经济版图也将因此改变。

制图/刘济海

  “一小时经济圈”扩容南昌向心力增强

  从浙赣省界至赣湘省界,杭长高铁途经我省上饶、抚州、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萍乡7个设区市的28个县(市、区)。350公里的时速,毫无疑问将会缩短省会南昌与其他设区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因为杭长高铁,拓展到了江西东大门与赣西。

  “南昌加速度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平台,需要区域一体化平台的支撑,而高铁提供了省内区级经济融合共赢的条件。”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丽萌说。作为全省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南昌目前对全省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南昌经济总量不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昌的向心力不强。

  南昌市政府主要领导坦言,南昌是我省唯一一个特大级城市,但是南昌的首位度(即南昌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是最低的。因此,我省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级,加快发展,提高首位度,以引领全省经济发展。到2015年,南昌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要超过四分之一。

  6月,南昌、九江、抚州与宜春等市领导齐聚南昌,探讨加快推进四市合作进程,着力打造“一圈两化”(省会一小时经济圈、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这表明,南昌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心城市仅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已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朱丽萌认为,杭长高铁开通后,省会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将延伸到鹰潭、上饶、新余等城市,实现大扩容。届时,南昌的发展空间就更大了,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高铁拉近了省内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如上饶在“向东”、萍乡在“向西”发展的同时,将有更方便与南昌互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南昌的经济、文化向心力将被进一步加强,而南昌也可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加速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积聚,成为支撑“中三角”的战略支点。

  尽管“一小时经济圈”扩容给南昌加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朱丽萌认为,要想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各市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如,在“一小时经济圈”内,“飞地”模式可以缓解南昌可能出现的土地等资源制约,还可以引导产业布局调整,是一种很好的利益共享模式。

  一条金灿灿的“高铁经济带”有望形成

  一条高铁,可以让一个原本是交通枢纽的城市丧失竞争的优势,也可以让一个原本偏僻的小城获得崛起的良机。朱丽萌说,这条铁路,是我省通达长三角地区及长株潭城市群最为便捷的通道,未来或在我省形成一条金光灿灿的“高铁经济带”。

  杭长高铁全长933公里,其中在我省境内546公里,同时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江西与珠三角及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

  “杭长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城市,甚至可能重构江西的经济版图。”朱丽萌说,高铁对区位条件的改变非常大,消除了原有的空间障碍,可以让两个、多个城市联系更为紧密。杭长客运专线,让我省赣东、赣西经济板块“两翼齐飞”的态势更加明显,使这两个地区成为我省经济的新增长极。

  我省的东大门上饶,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会处,京福和杭长两条高速铁路相交于此,是国内少数几个拥有高铁“十字架”线路的设区市,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益彰显。在今年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上饶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两条高铁将为上饶带来机遇,有利于上饶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上饶有意将高铁站及其周边打造成旅游景点,并在高铁站旁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和大型综合市场。依托交通优势,上饶有望成为国内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西大门萍乡,也因高铁成为一座“机遇之城”。萍乡到湖南株洲只要半个多小时,到株洲后,坐武广高铁去广东只要一个半小时,萍乡由此成了江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而杭长高铁则是东西方向的动脉,萍乡到长沙只要20分钟。这样,我省以萍乡为中心,以两个半小时为半径,可以通达中国7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体。

  从浙赣省界至赣湘省界,杭长高铁途经我省上饶、抚州、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萍乡7市的28个县(市、区),共设有玉山南站、上饶、弋阳、鹰潭北、抚州东、进贤南、南昌西、高安、新余北、宜春东、萍乡北11个车站。朱丽萌说,这是一条贯穿我省东西向的大动脉,未来或将崛起一条“高铁经济带”。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