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今年以来,我省金融运行呈现“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多个指标创历史新高。6月20日,记者来到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采访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探究金融数据表现向好下的经济运行情况。
金融运行创历史新高——贷款增速全国第八
今年1至5月,我省金融运行趋于活跃。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145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14亿元,同比多增249.45亿元。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全省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加大信贷投放,贷款增量突破1000亿元,创历年同期增量新高。
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484.90亿元,比年初增加1644.52亿元,同比多增562.3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0%,较去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以及物价回落,使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另外,季节性因素和股市低迷,也使得存款大幅增长。
新增贷款全国占比进一步提升。5月末,全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6%,高于全国贷款平均水平5.04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全国排第八,中部六省排名第一,均高于我省GDP增速的全国排名。新增贷款全国占比为2.16%,比去年末提高0.21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不变——拉动经济的滞后时间可能延长
全省金融运行保持平稳的同时,融资结构和企业融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态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有关专家表示,其表现就是,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就业贷款和保障房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1至5月,我省制造业贷款增速明显减缓。5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718亿元,同比增长10.59%,低于全部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11.6个百分点。
融资规模的增长,特别是信贷增长往往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我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阶段,制造业贷款增长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先行信号尤为强烈。今年以来,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工业企业虽然资金需求仍然旺盛,但达到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需求不足。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高小琼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没有变。之所以出现金融数据和经济增长不匹配的现象,是因为随着多种融资方式发展,融资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复杂,融资资金最后落实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链条被拉长。他说:“从历史数据看,我省金融数据领先经济数据1至2个季度,而目前这一传导时间可能会更长。”高小琼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全省经济会有一个回升的过程。
从贷款结构看,下半年全省贷款与实体经济联系将更紧密,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个人客户以及“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旺盛的资金需求,预计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提高,实体经济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盘活现有货币信贷存量——向民生、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倾斜
巨额信贷投放,是否会带来通胀预期?对此,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的确,当前农产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而资源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也势必会增加物价上行压力,因此在货币政策层面没有放松的信号。在这一背景下,在争取贷款增量的同时,更要在盘活贷款存量上下工夫。
据悉,下一步,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将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调控工作,在保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提升银行存量贷款利用效率。
考虑到目前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已远超去年同期增量,进一步增加贷款增量的空间较小,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将在对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在贷款存量上挖掘潜力,加大存量贷款的回收和周转力度,确保回收后的贷款投放到民生、小微企业和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