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经济数据 >> 正文内容

赣州市2013年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来源:赣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总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收20.9亿元,增长16.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1.5亿元,同比增收8368万元,增长2.7%;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19.1亿元,同比减收2亿元,下降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9亿元,同比增收22亿元,增长30.3%。

    2、财政支出。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96亿元,同比增支36.7亿元,增长24.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15.9亿元,同比减支2.3亿元,下降12.8%;县级支出完成172亿元,同比增支39.1亿元,增长29.4%。

    二、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超额完成过半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平稳向好,财政收入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增长、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一是收入增幅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继元月份实现“二字头”增长后,从3月份开始稳定在15%左右,6月份上升至16.8%,增幅在全省的排位由5月份的第8前移至第4。全市有17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有8个县(市、区)增幅超过20%。二是收入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全市税收收入比重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全市有9个县(市、区)税收比重达85%以上,章贡区、全南超过90%。三是收入总量超额完成过半任务。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40亿元、90亿元,均超过2010年全年收入总量,分别完成年收入计划的53.4%和57.9%,超额完成了过半任务。

    2、主体税种走势分化,中小税种贡献突出。

    今年以来,受行业发展形势和上年收入基数等因素影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五大主体税种喜忧参半,呈现出“一升两降两平”的走势。营业税在房地产市场交易增加和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下,实现了28.8%的高幅增长;增值税和消费税受规模以上工业回升缓慢及烟、酒等有关消费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仅增长2%和5.1%;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则因上年一次性收入基数较大和企业效益下滑等影响,分别下降9.9%和9.1%。与此同时,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中小税种,受益于房地产市场好转和清收力度的加大,分别增长26.7%、84.7%、69.6%、206.1%,合计增收9.6亿元,占税收收入增收总额的73.2%,拉动财政收入增长7.7个百分点,在主体税种增收乏力的情况下,有力支撑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3、支柱行业有喜有忧,税收增长反差明显。

    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受“国五条”等因素影响,交易活跃,销量激增,1-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65.8%和113.3%。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累计入库税收37.3亿元,同比增收16.9亿元,增长82.4%。房地产业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增量占80.5%,拉动财政收入增长13.5个百分点,成为财政增收的“领头羊”。与之相反,另一支柱税源矿产品行业进入2013年以来市场持续低迷,主要稀土类产品与年初相比平均跌幅接近20%,价格屡创新低。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观望状态,部分重点企业上缴税收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市矿产品行业入库税收25.7亿元,同比下降30.1%。

    4、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强化资金调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上半年,全市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完成106.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9%,同比增长25.7%,高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1.4个百分点。

    三、上半年财政收支增减因素分析

    1、增收因素。

    一是受益于《若干意见》实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等,全市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30%,带动建筑业入库税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5.7%。二是随着银行证券担保金融企业不断进驻,全市金融业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7.8亿元,同比增长23.9%。三是医药制造业产销两旺,带动行业入库税收2.9亿元,同比增长1倍多,仅江西青峰药业公司增收额就达到1.5亿元。四是房地产业受上年基数较低,及一季度“二手房”交易活跃,销量激增等因素影响,累计入库税收37.3亿元,同比增收16.9亿元,增长82.4%。五是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清缴力度,非税收入同比增长55.2%。

    2、减收因素。

    一是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税率降低影响减收近2亿元。二是矿产品市场持续低迷,行业税收大幅减收,上半年减收11.1亿元,同比下降30.1%。三是今年地税部门再次调整了交通运输、娱乐、服务、文化体育等行业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附征率,影响所得税减收近4000万元。四是根据2012年发布的《赣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赣州市地方税务局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今年上半年全市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减收近500万元。

    3、增支因素。

    一是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由10万户增加到30万户,全市拨付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23.6亿元,同比增支近16亿元。二是开发区一次性列支工业园建设资金3.1亿元,使得开发区上半年支出增幅达到77.8%。三是上级下达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增加1.1亿元,普通教育支出增支3亿元。四是中央下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产业扶贫资金及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1亿元,扶贫支出增支1.8亿元,增长92%。

    4、减支因素。

    一是家电下乡政策在今年1月份结束,中央家电财政补贴资金减少5410万元。二是市本级拨付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中央补助资金比上年同期减少1.3亿元,市本级交通运输支出下降50%。三是市本级拨付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比上年同期减少1.74亿元,市本级住房保障支出下降64.9%。四是寻乌县拨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启动资金比上年同期减少5000万元,全市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下降39%。

    四、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财源结构单一。

    近年来,我市县域财政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财源结构单一问题仍未见明显改善,绝大部分县(市、区)财税增收主要来源于房地产、矿产品、建筑业等三大行业,缺乏其他上规模、拉动性强的大型骨干财源,特别是缺乏国家级的重大投资项目。2012年全市房地产、矿产品、建筑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55.9%,2013年上半年上升至57.8%,行业税收的高度集中对增收稳定性造成了较大影响,房地产调控、矿产品价格低迷、基建投资放缓对我市的影响“举足轻重”。

    2、支柱税源增收难度大。

    据了解,进入2013年,国内稀土、钨市场延续了年初以来低迷不振、低位徘徊的弱势行情,具有代表性的大部分稀土产品价格仍在小幅下行,部分品种的价格已跌至2010年底水平,钨部分产品则在窄幅区间震荡,矿产品市场未有明显的回暖信号,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普遍对后市持悲观态度,受此影响,上半年,全市矿产品行业入库税收25.7亿元,同比下降30.1%。而另一支柱税源——房地产行业税收虽然1-6月大幅增长82.4%,但这是受“国五条”政策短期刺激二手房交易“井喷”及上年基数较低造成的,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依然实行调控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业能否持续增长,下半年形势难以预计。

    3、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

    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名义财政收入与实际可用财力增长失衡,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建设、债务还本付息资金的重要来源——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降,土地财政模式遭遇瓶颈,全市有10个县市基金收入出现负增长,各地国库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全市正处于赣南苏区振兴民生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期”,近两年各地又进入到地方政府债务的还债高峰期,这更进一步加大了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各地在财力的安排、资金的统筹方面的压力更甚于往年,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财税收入征管,确保完成收入目标。

    积极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理念,协调配合税务和协税部门,全面强化各个环节的征管效能,不断挖掘多收超收的潜力。在坚决执行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同时,大力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工业园、开发区建设中违规出台的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整治,严禁随意减免税和先征后返的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同时,要高度关注收入质量问题,杜绝任何形式的税收弄虚作假行为,防止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加强财源建设工作,夯实财税增收基础。

    尽快制定全市财源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乡镇加快经济发展的激励制度,凝聚市、县、乡三级和国、地、财三家齐抓共管促增收的合力。管好、用好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形成“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格局。结合“营改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三产对全市财税增长的贡献。另外,要支持总部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兑现西部大开发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出台全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制定章江新区总部经济区实施细则,通过落户补助、租金补贴、税收奖励等措施,吸引海内外总部企业和企业集团入驻我市,努力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

    3、加大政府性资源运作力度,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整合、利用好政府性资源,尤其是运作、经营好土地资源,是壮大财政实力的重要途径。另外,要创新思路,积极将户外广告经营权、公交线路运营权等公共资源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政府性资源的价值,拓宽非税收入来源;要盘活财政性资金,积极探索创新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奖励、贴息、融资担保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加大投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还要做大做强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公司管理,提高融资能力,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4、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

    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有保有控调度好支出,全力保障法定支出、民生工程和苏区振兴发展支出的需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水利、“三送”、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及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降低“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集中财力办大事。规范支出预算管理,加强项目预算支出的监管和跟踪问效。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来源:赣州政府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