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闫瑾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扩张、融资、再扩张、再融资,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陷入资本补充的怪圈。昨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撰文指出,短期来看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并不大,但是长期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此前不少业内人士就表示,2013年我国新增信贷还会适当扩张,如果按照8.5万亿元的规模、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就会产生8500亿元的资本金要求,这样2-3年内,银行缺资本,自然就需要再融资。
不过,他表示短期资本压力并不大。今年一季度末,在不考虑过渡期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缺口仅有33亿元,对市场的冲击微乎其微。
王兆星认为,短期冲击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些复杂的资本工具和衍生金融产品,在新资本制度中,前者大部分不能再作为合格的资本,后者的风险权重被大幅提高,因此,用新办法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幅度很小。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量测算,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后,全球100家国际活跃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2.4个百分点,总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4.5个百分点,在不考虑过渡期的情况下存在6288亿欧元的资本缺口,其中核心一级资本缺口2082亿欧元。
在巴塞尔协议Ⅲ发布后,银监会据此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达到资本管理新规要求,2012年末各类银行纷纷加入资本补充的大军,尤其是发行次级债。今年各家银行更是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拟发行减记型产品来补充资本。
新资本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王兆星称,更高的资本质量与水平要求会增加银行的放贷成本,如果这些成本全部由实体经济承担,必然带来长期增长率的下降。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国内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2.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5%。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