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记者李光磊如果说6月中下旬的流动性“危机”,可以看做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新起点的话,那么刚刚落下帷幕的陆家嘴论坛,则更像是一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吹风会”。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之前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风险点或许日渐凸显。此次对于银行‘钱荒’的处置态度,表明中央政府正在将风险管理作为新的政策变量放在重要位置。从这一角度讲,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提前发现、降低、化解转型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某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风险管理作用凸显
“未来十年,经济转型是主线。经济转型必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大家对此的体会是越来越深刻了。举几个例子,光伏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却遇到了全行业的危机;对于影子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高杠杆下的债务风险,现在已经是街谈巷议的话题。中央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实是今后一个时期严峻的任务。”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认为,随着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推进,经济体中的风险将不断产生、暴露和集聚,风险管理的平台、机制和能力必须跟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刻不容缓。
事实上,刚刚发生的银行“钱荒”,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关注,有国外机构将之视为“雷曼时刻”,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将大量资金输送给泡沫已经很大的房地产行业,但其游离于监管之外,一旦发生风险后果很严重。“这一罕见的事件,表明监管层正在为银行的行为纠偏,但也反映出社会投融资渠道有限的客观事实。”有分析人士称。
从中长期看,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大量的创新活动需要资金支持。有分析认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强,必须发挥资本市场分散决策、分散风险的优势。任何先验的规划设计很难确保新兴产业的成功,让市场主体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海量试错,摸索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有利于降低经济转型的系统性风险。
而从目前的资本市场体系中看,风险管理市场发展仍缓慢。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风险管理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市场互动亟待解决
业内常把资本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场内市场是“塔尖”,“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所属于场外市场,是“塔基”。
目前,很多业内人士建议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有利于为更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不过,从两个市场来说,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偏废。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先生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来袭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流动的场内市场,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如果没有强大的场内市场,美国的次贷危机破坏力、冲击力会更大。
对此,宋丽萍也认为,美国场内市场在次贷危机时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因为其提供了流动性。场内市场的清算、保证金、标准化产品等方面透明度都非常高,管理非常规范,所以当需要钱的时候,马上能卖掉的就是场内的标准化市场。
而如何实现两个市场的有效互动,转板问题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认为,目前还没有转板机制,但只有实现有效转板后,这两个市场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应该允许企业在不同板块间进行转板,只有这样,场内市场的发展才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更加深厚的基础。
不过,转板机制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有分析认为,根据现有规定,只有退市公司可以转板,如果不修改证券法,转板就很难突破。然而即使修改了证券法,在当前的发行机制下,按照市场情况来进行调控的大政策如果不变,转板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最后只会变成多个地方排队上市而已。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