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中国中化调研山东地炼资产 欲寻机兼并收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喻春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1日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眼看着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地炼市场 “攻城略地”,中国石油行业“老四”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再也坐不住了。

  8月30日,中国中化炼化事业部一位管理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透露,该公司刚组织了一个评估团,调研了山东多家地炼企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山东行动明显偏晚的中国中化正希望完善下游产业链,改变下游短板的局面,加快上下游一体化转型。至此,中国5大油企将在山东地炼的整合重组中展开新一轮角逐。

正密集评估多家山东地炼资产

  “我们对山东地炼比较感兴趣,对很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上述中国中化炼化事业部管理人士说,“此次,我们在山东转了一圈,想多了解地炼的情况。”

  山东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办公室一位管理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目前,中国中化一个评估团已到过公司,对设施、装置、生产等资产做了评估,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还在洽谈中,现阶段谈判进展比较顺利。

  潍坊弘润石化现有一次加工能力为37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并配有深加工二次装置。按照一次加工装置能力排名,该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地方炼厂,占全国地炼总炼油能力约4%。

  几年前,中石油曾就收购合作一事与潍坊弘润石化有过接触。该公司管理人士称,目前与中石油的合作谈判已经终止,因为谈判进展不顺利,现在公司更倾向于与中国中化合作。

  这位管理人士说,中国中化选择评估该公司是因为公司参与投资黄潍输油管线工程,并已建立了保税油库,还在规划一个1000万吨/年级炼油项目,处于初期准备阶段。

  分析人士认为,输油管线和保税油库将为潍坊弘润石化在与中国中化的收购谈判中加码不少。

  对此,中国中化炼化事业部的管理人士表示,1000万吨/年级炼油项目上马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还没有定论。公司调研了多家企业,到底对哪家有收购意向,需经内部研究后才能做决定。

动手明显晚于三大巨头

  “我们也是看到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近年来都成功收购了山东地炼,才加大对它们的关注。这也是公司第一次对山东地炼有了收购的意向,并采取了行动。”中国中化炼化事业部上述人士说。

  显然,在上一轮国有企业对山东地炼的整合中,中国中化动手明显晚于三大巨头。

  2008年1月,中海油先后拿下东营原油码头,收购了山东海化、中海化工两家地炼,并谋划在东营、潍坊各建一个千万吨级的大炼油项目,以消化渤海油田的原油。

  2009年,中国化工以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收编了昌邑石化、济南长城炼油厂、济南蓝星石化、正和集团、大王华星、青岛安邦等6家山东地炼,其一次炼油能力达到了1700万吨/年,并通过与日升投资公司合作,扩至山东地炼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

  今年7月,中石油也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有意并购山东最大的地炼东明石化。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说,山东地炼受到加工原料缺口、节能减排、国家淘汰100万吨落后产能、油品升级等生存压力,只能向“中”字头企业靠拢,待价而沽,伺机接受并购。中国中化的加入标志着5大油企将在山东地炼的整合重组中展开新一轮角逐。

  “公司原油进口配额太少,年加工量很大,与中国中化合作可以打通上游原油进口渠道。”潍坊弘润石化有关人士也表示。

打通下游产业链完善短板

  中国中化一直积极寻求境内外炼厂项目并购和新建机会。炼化事业部人士说:“主要是完善下游炼化产业链,这一块资产太少。公司正加快上下游一体化转型。”

  目前,中国中化拥有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和正在建设中的泉州重油加工项目两个炼厂。WEPEC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泉州重油项目则是中国中化获批的第一个独立建设的炼油项目。

  上述人士说,WEPEC并不是由中国中化完全控股,是与中石油合作的,泉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已拿到国家发改委的“路条”,2013才能建成投产。上述自建和并购项目完成后,中国中化将转型成为覆盖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

  中国中化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赖豪魁称,在上游勘探领域,公司拥有原油总量约2000万吨/年,原油和成品油全球年经营总量近5000万吨。中游储运上,公司是国内最大石化仓储第三方物流商。2008年,石化仓储中转量约2400万吨;下游销售方面,其与中石化合作在全国范围开展成品油分销,在全国的加油站数量超过500个。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