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智能电网提速 电改破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0日

 日前,国资委有望重点推进电网主辅分离的消息重燃了行业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期盼。自2002年国务院推进电力资产厂网分离以来,包括主辅分离、输配分离在内的电力改革长达八年原地踏步。如今在智能电网建设提速的倒逼之下,电力体制改革亟待破冰。

 智能电网建成后,电价将随用电峰谷变化而浮动;用户可以根据电价波动自主安排用电时段,甚至在用电低谷时向电网买电,而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售电……然而,在目前带有行政色彩的电力体制之下,上述关于智能电网终将惠及消费者的理想愿景可能都难以兑现。

 目前的电力体制下,电网是发电厂的唯一买家,同时也是用电户的唯一卖家,电网的收入来自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差值,而发电厂与用电户之间的直接交易并不受鼓励。目前的电价确定直接取决于成本,需要政府审批,与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直接关联,很难实现即时浮动。

 智能电网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对电力市场供求信息做出及时反应,例如依据电力负荷波动自动形成峰谷电价。如果峰谷电价的确定不是根据市场供求确定,而是由政府审批,发电量也实行计划性调度,将依旧无法形成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电力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发电企业也没有压缩成本的动力,而智能电网也无法发挥实质作用。

 早在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将原本的发输配一体化体制改为发电资产与输配电资产分离,然而,改革并未沿着既定方向继续深入。而如今,智能电网的建设提速,开始倒逼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重新启程。

 那么,如何推动电力改革破冰?

 首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变对国有电力资产的考核方式。

 其次,在已经实现厂网分开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进电网企业输配业务分离,在财务上分开核算,进而使电网的输电成本明晰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由政府对电网输电业务单独定价。

 第三,打破政府对电价和电源项目的行政审批。一旦灵活的电价形成机制取代目前带有行政计划色彩的体制,智能电网将获得赖以生存的体制环境。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