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本报讯(记者宋茜)6月19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国家创新驱动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科技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建立和实施了工作会商议定机制,使国家与地方的科技资源得到有效集成和聚焦,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为助推“创新江西”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共安排国家科技项目1881项,批准建设国家级平台和基地41个,安排经费27.26亿元。在科技的支撑引领下,江西“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步伐骤然加快,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2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4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2009年增长179.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2%,较2009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科技部和省人民政府续签《部省工作会商议定书》以来,科技部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科技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是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来,科技部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推动我省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系统的思路和工程的方法开展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了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国家科技城2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3个,全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部省会商机制共同围绕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育新品种157个,研制技术标准20多项,制订生产技术规程50多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尤其是推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江西取得成效,创制国家超级稻品种4个,3年示范推广5221.2万亩,新增粮食236.5万吨,新增经济效益52.9亿元;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启动了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实施了鄱阳湖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八大科技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了2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28个鄱阳湖生态农业园区,推广了20多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部省会商机制的推动下,我省通过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拓宽“两院三校十七所”合作体系,成功举办两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等,建立了共青数字生态城、南昌医药国家创新园等七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设区市分别搭建了技术转移合作平台,引进了一大批优势科研机构、高端技术、人才、项目,科技大开放已成为解决江西科技资源瓶颈束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