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一个月收入仅2000元的人,可以向银行申请500万贷款,继而购买价值逾1000万的房产么?
但这个神秘人物,却操作成功了。这背后并不是因为当事人突发横财,而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联手导演的一出骗贷大戏。
近年来,房地产骗贷案屡屡得手且数额巨大。诸多房地产骗贷案,也堆积了中国房地产繁荣背后的一个个泡沫。
南京市一位知情人士提供并经本报记者核实的材料显示,从提供购房材料到银行贷款下达,仅仅一个礼拜就高效完成。这其中,“购房者”本身仅仅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而银行的审核却忽略了诸多常识性错误。
“从购房的程序看,如果不是购房者、开发商和银行三方相互勾结,上述骗贷案是不可能成功的。”知情人士表示。
华夏银行和南京当地的一家知名地产公司,主导了这场大戏。
漏洞百出的申贷材料
除了关联银行向人民银行查询的“购房者”的个人信用资料和身份证复印件外,知情者向本报记者举报称,包括个人收入证明、抵押人抵押承诺函、房地产公司收据(首付款)等全系造假。
人行个信系统查询显示,“购房者”马某为江苏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职工,年收入24000元,有两张授信总额共15000元的信用卡,但没有透支行为也未有为他人担保的记录。
而在《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中,马某的单位变为南京某餐饮有限公司,其职务为“总经理”。
此外,盖有该餐饮公司单位公章的《收入证明》中,总经理马某年薪为70万;其配偶章某,系南京民都建设工程设计管理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年薪65万元。
“贷款材料中,马某的身份明显存在前后不一致,这是常识性漏洞之一,但银行居然没有发现。”
怪异的是,按贷款证明所示,夫妇两人家庭月收入112499元,但家庭月支出仅为1500元。
“这是常识性漏洞之二,只要在银行工作过的人都应能觉察,这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悬殊太大。”知情者表示。
此外,本购房事件中,马某和配偶并未提供税单,“对年收入10万以上的购房者,银行至少要其提供税单,这是常识性漏洞之三。”
马某购买的物业位于南京江东北路的鼓楼阳光锦绣阁3A座,总面积743.35平方米,总价12042270元,其中贷款金额人民币500万,占总价的41.52%,期限10年,利息6.642%。
而阳关锦绣阁的开发商为南京蟠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其出具的收据上,购房者马某分两次交首付款,第一次是4842279元,第二次是2200000元,两次相隔仅4天。
至于个人住房借款凭证显示,开户通知书由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城东支行出具。
资料显示,查询马某在人行信用报告方为华夏银行南京分行,查询原因是“贷款审批”。
在华夏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等级评分表中,马某的信用得分为83.8分,属AA级(最高等级AAA级,90分以上)。
“这也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年收入24000元的人,即使与金融机构没有发生任何信贷和担保,也不可能会有AA级信用。”
然而,就是在上述诸多造假的材料中,华夏银行却盖上了“与原件核实无误”的公章,500万贷款就此一路绿灯审批下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审查和监控工作基本处于真空。
而本报记者通过申贷材料上的电话联系并实地探访有关单位,除银行提供的电话未变外,其他电话均为空号。马某所在的“餐饮公司”早已更换东家并易名,其妻所在公司在经历了数次搬家之后亦人间蒸发。
举报者认为,被购房者马某实际上成为一个“肉鸡”,这是一起银行与开发商勾结,一起造假骗贷的典型例子,“从银行审慎性的角度看,漏洞百出的申贷材料显示,作为一家上市银行,其风险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骗贷大戏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马某被虚假购房为典型,开发商南京蟠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蟠龙金陵”)及其法定代表人平理极有可能还存在涉嫌数额更大的银行骗贷行为。
工商资料显示,南京蟠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从事产地产开发、销售和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其法定代表人平理,注册资本1000万元,资质等级为三级。
“蟠龙金陵公司与银行运作马某被购房一事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国房地产繁荣背后的泡沫。”举报者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房地产商与银行的联手骗贷行为,正是豪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利用一次比一次数额更大的贷款企图掩盖之前的不良贷款。反过来说,一旦经济下行或银监会对银行系统的房贷规模进行控制,那么诸多问题便会瞬间浮出水面。
2008年7月,“蟠龙金陵”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平理突然身亡,坊间传闻与被逼债有关,其公司正在开发的 “阳光金峰阁”停工。
此事曾在南京房地产界引起一场轰动,但因为项目所在区政府的强势介入而迅速平息。
“区主要领导也专门召开协调会,要求各部门竭尽全力依法、妥善处理,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稳定大局。”
由于“蟠龙金陵”公司所开发地块处于南京河西地区的核心,且拿地时间为2000年,地价甚为便宜,因此公司大量欠债一说一直令人生疑。
本报记者的调查还显示,为了迅速得到大量现金支撑其他产业,蟠龙金陵在房产项目上便采用了大量的内部员工认购方式。
彼时,中国房地产行业一度陷入低迷,销售额急剧下降,流动资金无法正常回笼,加上银行收紧银根,大批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为此,房地产商殚精竭虑,与亲戚、员工等个人串通,伪造房屋买卖协议,到银行骗取房屋按揭贷款,用于公司资金周转。而如果没有银行的默契配合,那是肯定玩不转的。
银行审核为何形同虚设?
本报记者了解到,平理事发后,南京以及江苏省曾发起一场“保障金融安全”的活动,其中司法系统深入研究分析“银行借款合同案件”。
但随后的2009年,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诸多“骗贷案”被这从天而来的天量巨资掩盖。事实上,江苏的房地产投资总量一直位于前列。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66.41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2.77个百分点。
有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和房产抵押贷款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加,占银行放贷的比重不断增大。
“从银行的层次看,越往下占比越大,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大。”
而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法院资料显示,尽管不排除犯罪嫌疑人的投机心理,但更多的措辞均指向了银行。“一方面是银行放贷审查、监督不力;另一方面是银行过分注重业绩,忽视贷款安全性。”
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表示,银行人员与抵押人串通牟利,最易导致虚假骗贷得逞。
“马某的申贷材料中,出现多处与事实不一致的错误,只要稍加询问便可识破,但银行却装作不知道。”举报者表示,两笔高达700万的首付款竟然没有银行进账单作证。
有律师向本报记者分析,个人贷款的审核、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如身份证、房产证等相关资料比对不严,冒名签字不认证或无法认证,贷款发放后无跟踪、监督程序等,导致个贷类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骗贷’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则是银行间为争抢市场份额,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完成相应的放贷指标,“完成任务第一,忽视对贷款安全性进行审查,甚至与购房者串通。”
知情者表示,从近年来的骗贷案看,在惩戒“骗贷”行为人方面,对银行从业人员过于“宽泛”,有的甚至通过做假账,用“以大包小”的方式,把坏账包住,使不良贷款不暴露出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