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6月12日,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将到来,省城“粽子大战”早已是硝烟弥漫。与往年动辄推出1888元、2888元的高端礼盒相比,今年商家们更加“务实”,几十元至上百元的粽子是市场的主力军。
吃粽子、品咸蛋、划龙舟是江西人特别是南昌人端午节的必备活动。在前期禽流感的影响下,我们会不会吃到高价咸蛋、皮蛋?今年到哪里去看赛龙舟?今起,本报推出“品味端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最早的实物粽在我省德安县出土
说到粽子,就不能不提到它和江西的一个渊源:2010年12月,德安县宋代古墓曾出土过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不过,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远早于宋代。
据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介绍,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先人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梅联华说,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为什么到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梅联华说,《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也有古人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老南昌”最爱碱水粽、豆粽
端午未至,粽子早已飘香。6月5日,记者在省城多家超市、卖场走访发现,市场上的粽子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火腿、蛋黄都成了粽子的馅料,其中蛋黄粽、肉粽很受欢迎,吸引了不少年轻市民选购。
“蛋黄粽、肉粽等市场上的粽子都是厂家批量生产,南昌人一般自己不会制作这些粽子,传统的粽子还是碱水粽、豆粽。”梅联华称,粽子在各地有不同口味,南昌则有独特风味,南昌本地粽子是很有讲究的,主要以碱水、豆子粽子为主,这也是“老南昌”的最爱,现在南昌人家里吃得最多的粽子,还是碱水粽和豆粽,其中豆粽分为红豆粽和绿豆粽,也有人家会做腊肉粽。相比江浙等地,腊肉粽也算是江西的一大特色。
梅联华说,南昌人包粽子,个头大者每只二两,小则每只一两,用粽叶包裹,粽叶以色碧、叶宽、质厚为佳品,糯米注重颗粒饱满,形状要求菱形或喇叭形,均是四个角。扎粽子的绳要求是棕绳或麻绳。捆扎也有讲究,要求绕角捆扎,路线不重复,且一个粽子与另一个粽子间不断绳,一串十二个为一打。
梅联华还称,碱水粽是南昌本地粽子的一大标志性符号,“老南昌”都会包碱水粽,南昌人讲究好吃的粽子一定要放碱,有没有肉馅无所谓,煮粽子的时候碱香带着粽叶香,激发人的食欲,“碱水粽蘸绵白糖吃,是南昌人吃粽子的经典吃法。”
粽子价格今年有些涨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的粽子价格继去年之后继续微涨。南昌百货大楼一营业员分析称,今年粽子价格普遍上涨了一成,涨价主要是因为制作粽子的糯米、糖、油、各种干果、肉类等原材料成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以某品牌散装的两个装粽子为例,去年价格为16元,现在涨至18元。
各个市场内目前最多的就是礼品盒装粽子,往年上千元一盒的天价粽子已不见了踪影。记者在省城红谷滩新区、八一大道走访了多家商场,发现今年的礼盒装粽子最贵也不超过500元,一两百元的礼盒装成为主推产品。其中本土品牌占据半壁江山,绍兴、嘉兴等地粽子也涌进南昌。
“粽子大战”从商场转向网络
在粽企扎堆的江浙地区,微博网络营销已成为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南昌也有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
我省本土专营土特产的绿滋肴也将粽子放在网上营销。记者在其旅游特产网上看到,礼盒装的粽子出现在网站显眼位置,1千克中礼盒售价在50至98元不等,种类有鲜肉粽、豆沙粽、蜜枣粽、赤豆粽、蛋黄肉粽等。但遗憾的是,该网站所售的是品牌为三珍斋的嘉兴粽子。
南昌凯莱大饭店也尝试在微博上营销售价为148元的粽子礼盒,但转发和评论量均比较少。
不过,江西元祖食品有限公司在微博上推介该公司的一款粽子,转发和评论量接近9000次,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该公司一位营销人员表示,江浙等地粽子的网络营销更加熟练,有些知名品牌的线下销售额至少有三成要归功于微博营销。而南昌属于内陆地区,网络营销刚刚起步,但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且营销成本比较低,“粽子大战”从商场转向网络是必然的。
文/图记者金路遥、何柳斌、实习生罗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