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打造昌九一体化,最为迫切的是需要尽快出台统一的规划、建立常态化的政府高层协调机制和落实机构。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两市就无法进行有效对接,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协调机构,规划又可能无法落实到实处,一切都是空谈。”——省内多位专家建议
从1992年昌九工业走廊构想提出,到“昌九一体化”写入两市“十二五”规划,21年来,南昌和九江这两个支撑江西经济崛起的“两极”如何连为一体,一直是官方与民间聚焦的热点。
南昌有综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市优势,九江有全省唯一的临江优势,在长江“中四角”抱团崛起的大背景下,面对南昌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实现昌九一体化,进而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无疑是最佳选择。
昌九一体化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但一体化如何推进?从哪里着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尽快出台统一的规划、建立常态化的政府高层协调机制和落实机构。
南昌与九江“一体化”可率先试点领域
通信
实行“通信同费”,取消南昌与九江之间电信、移动、联通漫游费,实现两城之间通信非长途化。
南昌、九江两市居民储蓄存款可以逐步实现免费通存通兑,银行卡实现跨地区、跨行联网通用。
人力资源
打造两城的人才、劳动力市场网络平台,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人才紧缺的困难创造有利条件。
周边城市群“风生水起”南昌“突围”迫在眉睫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近年来,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部各省都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或经济圈的发展战略。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1+8城市圈”,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80%以上。“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设区市,其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0%。
南昌、九江两城作为兄弟城市,从多年以前的昌九工业走廊开始,就在全省兄弟城市中起到领头作用。根据南昌与九江在2012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南昌和九江两地的生产总值相加仅为4420亿元,占江西全省生产总值的30%左右。
“同中部其他区域经济增长极比较,南昌和九江两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较弱、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
今年年初,以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希望抱团发展、共同推进,被形象地称为“中四角”。然而,无论是人口总量,还是经济规模,南昌与长江“中四角”的其他“三角”都有很大差距。
如何从“中四角”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南昌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昌九工业走廊厚积薄发 24个园区规模效应显现
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说,走过21年后,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对外和对内开放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记者了解到,目前已超过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西,其中多数在昌九工业走廊区域。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沿海地区越来越受土地、电力等制约,而昌九工业走廊有24个成熟的工业园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加上土地、电力等资源,这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显著优势。目前,24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各有特色,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昌九一体化“苦练内功” 沿江开发成为省级战略
除了建好昌九工业走廊这一经济带,我省已把目光对准九江152公里沿江岸线,打造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九江县、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三区三县一市”这一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去年,该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目前九江沿江开发带已形成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集群。沿岸三区三县一市的GDP占九江全市67%,地方财政收入占九江全市的79.7%。
麻智辉认为,尽管在许多方面,以昌九工业走廊为基础的“昌九一体化”进展不大,但不可否认南昌和九江都在为寻求一体化“苦练内功”,做大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