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今年刚满29周岁的小伙儿冯江是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丛林村人,与同龄人相比,他的成熟不仅表现在相貌和待人接物上,还体现在他的经历上。端盘小工、保安、售楼业务员、平面模特……冯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生就浓眉大眼、体格匀称的他甚至还在一次全国性的模特大赛中获得了西南赛区第3名的位次。
现在的冯江是一名“猪倌”,是一家规模达600余头生猪的农民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当谈起为何最终选择养殖生猪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冯江笑着对《农村金融时报》的记者说:“其它的工作都不太稳定。”随后,他又自嘲般地小声说道:“穷怕了。”
穷怕了的冯江受自己家环境适合养殖的启发,下定决心搞鱼塘承包和生猪养殖。在把所有的积蓄投入之后,他建好了鱼塘和圈舍,接下来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已经没钱去买种猪了。而由于拿不出银行要求的担保物做抵押,涪陵的任何一家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他。“没有担保物,而且养殖业的风险太大,一场瘟疫下来猪就全死光了,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我。”冯江很是无奈地说,“亲戚朋友那里也借不到1分钱了。”
水泥砌成的圈舍敞亮而又干净,却让冯江的心情愈发沉重。然而,在涪陵市区接到的一张传单,不仅解了他的燃眉之愁,还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折性的变化。
一张传单
银行放款太慢,而且利率跟商汇小额贷款公司这边的差不多,甚至更高
这张传单是重庆市涪陵区商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放的。被传单上商汇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三农”的宣传语所鼓励,冯江给传单上留下联系方式的客户经理李磊打了电话。
“他在电话里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刚毕业两年的李磊还带着年轻人式的腼腆,话语不多却言简意赅,“接到电话后,我就过来实地看了看他的猪圈和鱼塘,拍了照片、写了考察报告,然后上交到公司里审核。”
“他们放款很快,”冯江在一旁补充道,“从我申请到拿到贷款也就两三天的时间。”
正是这笔从商汇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到的15万元贷款,让冯江的空猪圈变得满满当当起来。科学的饲养方法和肯吃苦的拼劲,让冯江的养猪场从200多头的规模迅速扩大到了600余头。“每天都有猪出圈卖出去,”生意红火的冯江说话都带着喜意和干劲,“我现在一年能有400多万元的产值。”
如今,他从商汇小额贷款公司再次贷到的25万元贷款即将到期,长势良好的仔猪和销售渠道畅通的生猪也让他没有什么还款压力。
规模扩大后,冯江有了向银行贷款的能力,然而他还是愿意并且选择了向商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银行贷款条件较高,”他解释说,“而且利率比商汇小额贷款公司这边的更高。” “我们给他的利率是8.528%,”李磊说,“一般涉及‘三农’的贷款利率也都在这个水平,8%多一点。”
不久前,畜牧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冯江的养猪场,为他下一步的扩大规模进行了详细规划。“我准备把后面的山也承包下来,”他指着现有的养猪场介绍道,“多请几个工人,再多养些猪。”
“需要钱就去找他。”商汇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亚林指着李磊说。
“要得要得!”冯江大声地应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