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下半年尚余1500亿地方政府发债提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0日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地方政府债下半年加速发行的推动力量。

  7月16日,财政部代理的2010年第三期地方政府债券进行招标发行,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额度232亿元。

  招标结果显示,地方债获得银行等机构的认可,投标量422.6亿元,认购倍数为1.8倍。招标利率定格在2.33%,而6月份同为3年期的第一期地方政府债利率是2.77%,短短一个月不到,利率大幅下滑44个BP。“购买主体是银行,其资金面已经好转许多,资产配置的需求较强。”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上半年地方政府仅发债两期共438亿元,与2009年上半年的1659亿元相比大幅下降73.6%。某中小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按照今年确定的2000亿地方政府债额度,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可超过1500亿元,“出于刺激投资的需求,下半年的发债速度和频率可能加快”。

  地方政府发债提速

  银行贷款、银信合作和城投债融资方式受限后,地方政府不得不寄望于地方债。

  本期地方政府债圈定在北京、福建、山东、青岛、广东、海南、云南等7个省(市),额度分别为37、33、40、5、48、17、52亿元,投标面向记账式国债的承销团成员。

  此次发行时间与前两期相隔不到一个月。6月18日,第一期3年期286亿元、第二期5年期152亿元地方政府债同时发行。“发债明显在提速,不排除接下来各期限政府债密集发行,频率会较快,量相对上半年更大。” 某券商债券分析师称,这凸显了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强劲。

  在业内多名人士看来,去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掀起发债高峰,上半年政府发债规模即达1659亿元,下半年趋缓。今年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受此影响,原本计划二季度发行的政府债推迟到6月中下旬才开始。财政部今年对各地方分配的发债额度使用计划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度,以此控制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节奏。

  但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出宏观经济增速呈下滑趋势。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月下降2.8%,1-6月累计同比增速17.6%,连续四个月下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趋势逐渐明朗。

  一位券商债券交易员表示,在前景不明朗,多方融资渠道受阻状况下,各地方政府都希望加快发债以缓解资金来源压力,中西部省份的需求更为强烈,这将成为财政部重点扶持对象。

  利率快速下行

  在经历了半年关口前的流动性紧张之后,金融机构也愿意买进“风险可控”的地方债。

  6月,受央行前期持续回笼流动性影响,银行间资金面紧张,债券需求较弱,第一期3年期地方政府债中标利率为2.77%,第二期5年期利率2.9%,相对二级市场价格有10多个BP的较大溢价。然而,及至7月16日第三期政府债发行,中标利率大幅下滑了44个BP到2.33%,与国债几无利差。

  “这一利率符合二级市场利率水平,目前剩余2.94年的10地方债01双边报价在2.39%-2.43%。”南方某券商研究员称。银行的资金面已经不再紧张,连续多周的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超万亿,上周1年期国债竟录得20多倍的认购,可见银行不差钱。从资产配置角度看,信贷需求萎缩致使银行的配置压力较大,对中长期品种的需求较为旺盛。作为标杆利率,15日发行的3年央票发行利率下降3bp至2.65%,也已预期3年期利率品种收益率下行。

  但是,招标利率则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流动性溢价。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王皓宇表示,去年每次地方政府债的招标发行利率,均要比前一日中债3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略低1-5bp,发行利率从1.75%-2.36%,走势与3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致。今年地方政府债的承销团规模扩大,对发行有所帮助,但是由于去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流动性很差,市场对于流动性溢价的要求可能有所增大。

  宏观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增长2.9%,环比下降0.6%,通胀压力进一步减缓,加息预期减弱。市场人士认为,宏观基本面对债市有一定支撑,预期地方政府债需求和投资价值较好。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