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日前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公布今年新开工23个西部投资项目,规模达6822亿元,而国家领导人也在讲话中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今后10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我们认为,这标志着西部大开发在结束10年的第一轮政策刺激之后,第二轮政策刺激的力度还将加大,这对于纠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失衡,构建中国多级区域增长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10年以来,西部发生了巨大变化,如2000至2008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4.4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其中2003至2008年平均增速达13.2%,在全国四大区域中增长速度最快。2000至2009年,西部工业增加值增加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东部的9.7%。
但相当严峻的现实是,2003年以来,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比东部地区低63.0%,2005年下降到60.7%,2007年下降到58.9%,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56.9%,但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就仍在继续扩大。如西部地区与全国人均GDP的绝对差距1999年为2714元/人,到2008年扩大为5916元/人。这给中国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西部经济与全国差距的拉大只会加剧我国区域经济二元化的格局,非常不利于我国内需市场的扩大,而在当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中长期增长能力减弱将会降低我国外需增长潜能情况下,内需的较快增长对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又显得十分重要;其次,西部经济与全国水平的拉大已经在社会现实中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下去,社会稳定发展将难以保证。
因此,有必要再次将如何刺激西部经济放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而实际上,政府已对此高度关注,如自2009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中央扩大内需投资的43%以上投向了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振兴、技术创新和灾后重建等领域,而西部的经济增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0.1%,其中,西部地区增速38.1%,远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2009年全国GDP同比增长8.7%,而除新疆外,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增速均超过10%。
近期召开的西部大开发会议,政府提出更为宏伟的西部大开发10年战略,这意味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
西部大开放政策还将升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从总量上,这次发改委公布的投资项目规模似乎较大,但实际上对于今明两年西部投资增速的贡献并不大。
首先,部分项目已于2009年开工,这意味着今年开工的规模小于6800亿;其次,项目建设期多为4-5年,这意味着6800亿元要在数年内“分摊”,平均每年为1700亿,而2009年,西部地区总投资达4.2万亿元,这意味着今明两年分别可以拉动西部地区投资多增加4%和3%左右,而对于全国投资总量增速的影响也就更小。
我们更看重的是这次西部大开发会议提出的诸多政策对于增强未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作用。
如根据有关政策部署,中央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等。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央将对于西部将保持足够强度的财政刺激,如2009年全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10058亿元,增长26.8%,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4.1%,这将大大缩小西部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潜力。
再如中央还将继续对西部地区合乎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保留15%的优惠税率,并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强西部大开发活力。这将极大地增强各类产业投资人的信心,尤其是民间投资人在获得更多的政策自由度后将更有意愿利用西部充沛的资源开办工厂,改变过去产业投资多由国有资本主导的格局,提高投资效率,加快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步伐,带动当地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更重要的是中央还将通过制度改革促进西部的发展,如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领域实行资源税税改。这不仅在短期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财政实力,增强它们经济发展再投入的能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如新疆每年财政将新增收40亿至50亿元;内蒙古将增收80亿元资源税,而中长期来看更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如在资源税提高后,资源品价格将上涨,从而改变过去西部廉价出售资源、东部加工并向国外输出低端工业品的经济模式,今后资源品将更多地留在当地,有利于当地进行资源深度加工,加快产业升级;而资源品价格上涨后,也将刺激更多的能源企业利用西部独特的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西部今后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由此看来,中央针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不仅继续增大对于西部经济的“输血”,而且更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来培育西部经济发展的“造血机制”,这将更有利于形成西部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尽快促成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格局。 (作者单位:民族证券)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