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宁都小布千亩茶园生机盎然。 特约记者曾嵘峰 摄
大地芳菲,万物争荣的时节,宁都城乡,满目葱茏,绿意尽染。徜徉万亩湿地,信步工业园区,穿行田间地头……所到之处,一股清新的生态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地处赣江源头的宁都县,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唱响了“绿色崛起”主题曲。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面对各地加快发展的竞争压力,是沿袭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还是着眼长远、另辟蹊径?
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宁都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作为主线,贯彻到总体部署、措施制定和工作安排中,推进产业在生态层面的耦合,走绿色崛起新路,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家更美,实现永续发展。
从产业布局入手,该县进一步完善县工业园区规划,推行生态立园的理念,布局了矿产加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轻纺服装和门业、物流、文化创意“4+3”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多元产业支撑体系,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蚕桑、茶叶、油茶、白莲、草席、优质稻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红色旅游等后续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着力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
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截至目前,20多家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超标的企业被“请”出园区。
对现有产业着力优化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宁都县关闭了10家工矿企业和17家黏土砖厂。
为了绿水青山,宁舍金山银山
当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相左的“囧事”发生时,该县坚持“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宁舍金山银山,采取最严厉、最严密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该县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打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森林保卫战”。环境保护从严有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1%,活立木蓄积量达784.8万立方米,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加大处罚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对8家企业下达停产治理决定,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
加大管理力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矿管、公安、安监、水保、供电、监察等部门,整顿稀土矿山开采秩序,采取爆破方式捣毁了竹笮、大沽、小布等14处的非法开采稀土矿点。开展石材企业清理整治,督促13家石材切割点落实污水治理设施,责令7家石材采石点完善尾沙坝设施。
加强县内主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保护管理,加大对梅江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力度,取缔团结水库260多箱网箱养鱼,消除了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加大地表水环境监测频率,全县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最近3年,宁都县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超过2亿元,对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矿山开采项目,不仅一律不予审批,还不断关停小煤矿等企业10家。
目前,宁都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6天,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784.8万立方米,8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I类水。
一个山清水秀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留住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
“虽然我已来这里好几次了,但还是想来这儿,这里生态条件好,简直就是天然氧吧,在这里度假休闲心情舒畅,身心放松。”今年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来小布镇旅游的山东游客高李先生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那些为金山银山而打拼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宁都的绿水青山。
宁都县依托国家AAAA级景区——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千年古村东龙等景区景点,打造“纵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经典之旅”“客家摇篮之旅”三大精品旅游线,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性、多层次、高效益的旅游产业链条。依托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打造一方投资沃土。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实际引进外资同比增长140.17%,引进内资同比增长4.48%。
走进梅江镇河东村文坊蔬菜基地,青山环抱,蛙声一片。菜农叶三生介绍说,这里的水质、空气、土壤等环境指标一流,生产的产品全部是无公害的,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他指着田园里的瓜果蔬菜得意地说:“要买我的蔬菜,必须先付定金。这都是托了生态的福啊!”
宁都黄鸡多年来在市场上很抢手,油茶、桑蚕、茶叶、优质稻等生态农产品也俏销,实现了“国土绿起来”的同时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都县用自身的绿色崛起证明了这个真理。(廖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