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潘敏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新一届券商创新大会上周落下帷幕,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未出席,会议规格也较去年有所降低,但券商创新之路并不会因此停滞,经历了过去一年的摸索,券商创新已成大势所趋,本期北京商报投资周刊总结出四大创新路径,为券商创新提供参考。
路径一
资产管理业务开放审批
尽管去年的券商创新大会大力度地强调松绑和弱化行政审批,资产管理业务成了券商新政最大的受益者,但业内对监管层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的呼声仍然较高。有业内人士提出,虽然风险控制备受关注,但资产管理行业创新步伐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从2012年年中券商资管放开之后,券商资产管理规模迅速增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114家券商受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9万亿元,较2011年年末的2818.68亿元,券商资管业务一年之内增长了5.7倍。
对于大多数券商来说,现在具体怎么创新还没有想太多,目前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可以做的事情多了,可以做的产品多了”。过去行业中大家总是同质化竞争,并不是不聪明、不努力,是因为政策环境不允许,能做的事情就这些,所以大家干得都差不多。现在资管放开之后,券商慢慢会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势,选择自身的服务方向和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制度放松,这个市场自然会很活跃。为了挣钱,各个券商就去建设团队、储备知识、设计产品。相对来说,知识和人才储备得早的公司还是有优势。”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说。
具体到业务上,据了解,三成券商将资管业务视为今年创新重点,比如将该业务与固定收益、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等业务进行对接。据悉,股权质押业务的交易系统已经完成内部测试和调试,交易方案初稿也已下发到券商,该业务很大概率会于今年上半年推出。业内人士分析,以后股权质押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融资利率走低是大趋势。
路径二
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
本届券商创新大会多次强调风控的重要性,监管层表示要最大限度地放开券商创新的自主空间。近期债市问题引发监管风暴,这也引起市场各方对债市未来如何治理和制度改革等问题的讨论。
有券商高管指出,目前债券市场在规模上已经全面超越股票市场,理应引起广大投资者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可事实并非如此。参与程度不高是导致个人投资者对债券市场陌生的主要原因,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债券市场运行机制不透明,这种不透明的机制也是导致此次风暴来袭的重要原因。
在本届券商创新大会上,如何在合规的范围做好债市的创新成为券商高管们竞相讨论的议题。业内普遍认为,要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解决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是关键。根据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应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首先,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进程,逐步丰富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的现券交易品种,逐步完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风控机制,根据不同市场环境合理制订并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目标和期限结构,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
其次,逐步完善债券向两个市场同时发行的机制,建立公司债跨市场发行的机制,逐步丰富跨市场交易品种。这样可以丰富债券的投资者,完善市场基准和定价机制,降低发债成本,同时也可以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路径三
资产证券化业务特色经营
资产证券化正在快速升温。这一热度超过国内试行资产证券化以来任何历史时期,在刚刚结束的券商创业大会上,资产证券化亦成为券商热议的主题,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宏源证券等均将资产证券化提到创新中一个重要方向的高度。
对于国内券商而言,资产证券化的意义还在于帮助证券公司摆脱对融资通道业务的依赖,完成融资中介业务向资本中介业务转型。
本届券商创新大会上,多家券商建议将银行和保险等机构投资人纳入交易所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交易范畴,从而借助银行和保险的资金体量盘活这一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做市制度,甚至引入集中竞价系统和实现跨市场流通等,带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
海通证券则希望通过柜台交易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招商证券人士则指出,缺少保险、银行等资产证券化主流投资者参与,以及交易平台缺乏做市商和质押式回购等增强流动性的制度安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认购意向,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定价等也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较ABN、保险债权计划等同类产品的竞争力相对不足。
路径四
柜台交易业务试点扩大
柜台交易业务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与年初的火热相比,当前的柜台交易市场显得“静悄悄”,业务推进速度明显放缓。但在券商创新大会之后,该业务试点进一步扩大值得期待。
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10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预计,全国场外市场要想实至名归,体现出全国性,中期目标是将试点园区扩大到105个高新区,远期目标是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未来理想的情况是,是否在高新区注册不再成为进场挂牌的门槛,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均可申请进场。近期,全国场外市场仍需以制定规则、搭建架构、培育企业为主。在扩大试点范围上,需要从地点范围和扩容速度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在试点范围上,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认为要兼顾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此外,在扩容速度上,需按照市场承载能力,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由于试点园区培育企业达到挂牌的规范性要求尚需一定时间,市场本身亦处于搭建阶段,因此扩大试点应充分结合企业情况和市场本身的情况,逐步分批进行。
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认为,总体而言,全国场外市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试点园区扩大到105个高新区还比较遥远,当务之急是有步骤、分阶段地扩大试点园区,给市场创造一种稳定的预期。到105个高新区全部成为试点园区时,全国场外市场的规模、影响力和成熟程度已远超今日,届时可能会自动解除藩篱,迎接所有非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国性市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