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温州网讯 因为金改的原因,温州小贷公司行业的发展状况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今年3月6日至4月2日,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温州大学金融研究院对全市已正式运营的30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调研,并于近日总结出了一份关于全市小贷公司行业发展情况的《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调研报告》。
前进的步履依然沉重
去年5月7日,温州商报《第一金融》刊发了对全市当时26家小贷公司的调查,融资、税负、风险成为制约小贷公司发展的三大“成长烦恼”。时间过去一年,融资难、税负重、成本高等问题依旧阻碍小贷行业前行。
调研发现,小贷公司面临的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一种可持续的融资机制。目前,浙江省小贷公司可从银行融资、股东定向借款、同业调剂拆借三个途径进行融资,融资比例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100%。“但实际运营中,后两条途径实施的限制性较大,开展至目前通过该两种途径融资的小贷公司为数不多。”杨福明介绍,目前小贷公司向银行借款的利率一般都是基准利率上浮30%,资金成本约为8%-10%,而小贷公司向客户贷款的平均利率在20%以下,还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另加5.56%的营业税和附加税。
“2012年,全省小贷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17.72亿元,其中上缴各种税收为35.44亿元,小贷公司的1/3的收入都参与缴税了。”曾参与2008年小贷公司成立之初制度设计的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吴军介绍,小贷公司是“负重前行”。
资本回报率高于传统产业
温州的小贷公司试点始于2008年,苍南联信、瑞安华峰、乐清正泰等几家小贷公司为第一批开业公司。发展至今,像瑞安华峰、鹿城捷信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8亿元,已成为行业龙头公司。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市已开业经营的30多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额79.6亿元,平均注册资本2.65亿元,而同期浙江省的平均注册资本水平在2.07亿元,浙江在全国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江苏、广东、山东,其平均注册资本为1.65亿元、1.12亿元、1.08元。参与该次调研总结的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杨福明认为:“温州虽然作为一个地级市,在省级角度严格来说没有可比性,但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整体实力。”
经调研总结,在金融行业整体不良率上升明显的当前,大多数小贷公司不良率能够控制在2%以内,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资金回报率(ROE)来看,我市小贷公司的ROE在12%-17%之间,与温州传统产业利润普遍低于10%相比,这个收益率已经非常不错。”杨福明说,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ROE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一:自身的融资渠道应该更多样性
参加调研的温州恒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勤建议,可向国际上先行先试的国家学习,来重新探讨小贷公司负债的比例,可以考虑通过特定客户的定期、大额的存款,通过发行债券,来拓宽融资渠道。
吴军建议,因为小贷公司不能从事担保业务,但是否可从小贷公司协会的层面出发,建一个担保公司,从银行融资并为其提供担保。同时,可尝试组合大家去发行中小企业的集合债,然后将其挂到股权交易市场,来减轻小贷公司的融资压力。
对于小贷公司发行私募债券,杨福明介绍,尽管目前还没有实施,但从反馈信息来看,私募债发行的成本并不比银行借款低,且发行程序比较复杂,小贷公司积极性不如预期。他认为,受目前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小贷公司普遍在收紧业务拓展的步伐,但紧急走出低谷后,贷款需求会回升,小贷业务面临规模增加时,资金来源制约问题将会凸显。
建议二:对贷款的发放对象监管应宽松些
目前小贷公司考核标准中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对‘支农’、‘支小’的贷款比例应该占总体贷款比例的70%以上”。“对于支农比例,经调研不少小贷公司根本没法推行。”小贷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像调研乐清某家小贷公司时就发现,他们的贷款主要分布在主发起人企业产品的上下端,加之该区域缺乏“三农”项目,对该小贷公司来说涉农贷款的标准是很难达到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