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中行可转债收官 大行再融资看市场脸色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8日

   第一家国有大行可转债发行大幕刚落,第二家国有大行配股计划已启。急切的大行再融资进程凸显出的银行、市场形态耐人寻味。

  6月7日,中国银行(3.48,-0.07,-1.97%)公告其400亿元可转债网上中签率及网下发行结果。结果显示,该行可转债网上优先配售、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3834亿元,网上、网下超额认购接近53倍。其中,中行转债的优先配售比例为17.97%,网上申购比例为1.72%,网下申购比例为80.31%,参与机构共有1569家,申购中签率为1.89%。

  尽管3834亿元的冻结资金低于此前一些分析机构的预测,但这一结果仍让相关方“相当满意”。在宏观经济前景不明、资本市场大幅波动、银行再融资密集实施的当下,“第一家A股再融资的国有大行”这一成功战绩已让中行、承销商们甚至中行股东们、监管层都“舒了一口气”。

  承销商与银行“加班加点”

  今年1月22日,中行公告称将采取400亿元可转债与发行H股新股的方式补充资本,3月19日该方案获中行股东大会通过,4月15日获银监会批准,5月24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5月28日获得证监会核准发文,5月31日正式启动发行,6月2日开始申购。中行的可转债发行可谓“神速”。

  对此,中行认为这是该行“启动早、准备好”的缘故。由于2008年末以来的高速扩张,中行的资本消耗严重,是国有大行中最缺钱的一家。该行今年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仅为11.09%,已低于监管部门对国有大行该项指标的最新要求。

  “考虑到自己的现实状况,行里认为上半年资本充足率要达标,就要尽快发行。”一位中行人士称,为此中行上下备战。该人士透露的一个细节是:为了节约时间,原需要通过层层审批的文件改由中行领导层一起开会决议,即时给予答复和意见。

  不仅是中行,IPO的农行、可转债的工行、配股的建行和交行,都有承销商与银行人士“加班加点”的细节描述见诸媒体,各家银行似乎都在尽力抢赶,以尽快实施各自的实施方案。

  而迄今,中行、工行的H股融资都未有具体进展,建行的配股时间表亦无下落。

  “要取得一个获得市场方方面面都满意的方案太难了。”一位大行人士对本报感叹。在其看来,监管层、大股东、市场都是坎儿。“比如大股东汇金公司,是四家大行的股东,但持股比例、结构都不相同,具体要参与哪个银行融资、参与多少,都要考虑各行的意见。”

  以中行可转债为例,此次汇金并未参与该行可转债认购。对此,中行的解释是,汇金已持有中行总股本的67.53%,占该行A股的96.4%。如果汇金参与配售,其他A股股东能够获得的份额非常有限。出于股权多元化的考虑,汇金不参与此次配售。

       最担忧“市场窗口”

  在本报记者采访中,参与项目人士的最大担忧无疑是“市场窗口”。

  “市场这么不好,看不清后市。”这是近日受访人士给予本报记者最多的答复,这其中包括数位参与大行再融资人士。因此即使中行超额认购53倍,在可转债市场并非领先,但在一位中银国际人士看来,已是“时间点和规模”约束下不错的结果。

  事实上,农行IPO在即,不少市场人士对于股市行情仍很悲观。长城证券昨日发布的报告甚至称,农行上市的定价示范效应是导致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在当前环境下,农行破发也并非不可能。

  在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地方融资贷款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下,尽管银行业分析师都认为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难以回转乐观。“更何况银行这种放贷吃利差、消耗资本、上市圈钱的模式短期内不可改变。”一位机构投资者对本报表示。

  不过,机构投资者还是相当给银行面子。

  比如在中行的可转债发行中,其网下有效申购1569家,基金占到702家,申购金额占总数的27%;证券公司参与申购的有228家,申购金额约为25%;保险公司申购单虽不多,申购金额也占到总数的20%。而此次因中行托管以及与承销商有关联而回避的基金金额也有2000多亿元。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