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8日
张常春/制图
正处创新进程中的证券业,正迎来另一个棘手问题——未兴先老。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证券公司高管团队以50后、60后为主,行业管理层呈现老龄化趋势。在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之际,行业创新是这群高管面临的新一场挑战。面对其他金融行业不断蚕食券商的业务领域,这些几近知天命年龄的高管团队,应当如何化解职业经理人生理、心理双重高龄与业务日新月异之间的矛盾?
在靠狼性文化激励斗志和竞争力的投资银行,正遭遇一场决策层老龄化危机。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显示,目前证券行业老龄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关键管理岗位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二是业务管理者的心态日趋老龄化。
50岁以上高管占四成
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于1987年9月27日。大多数证券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彼时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催生了一批证券公司,包括南方证券、万国证券、华夏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
证券行业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最早一批券商高管大多来自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股东向一个新兴行业派出的高管往往非常年轻充满活力。
一位老南方证券的员工回忆说,“当时证券公司乃至于资本市场都是新事物,一般机构领导不愿意创业,派来参与组建证券公司的人员大部分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
当年券业大佬的履新年龄也证实了这点:君安证券董事长张国庆(36岁)、总裁杨骏(32岁);万国证券董事长管金生(41岁);申银证券总裁阚治东(38岁)。
而今,证券行业已从草创期进入成长期。经历了数个市场周期之后,证券行业无论是在公司治理以及人员素质上均更加成熟。
单按时间计算,最早一批进入证券行业的50后,大部分从业者已经超过55岁。证券时报针对19家上市券商统计后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管比例达40%;年龄超过55岁的高管比例达14%。这意味着,如果国内退休制度短期内不调整,这些高管们或将在5年之内退休。
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管已接近或者年满60岁,如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以及中信证券副总经理德地立人。
一位前华泰证券高管称:“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证监会组织的高管培训时感触还不明显,2010年再次参与高管培训时,发现在座高管几乎一半年龄超过50岁,大型券商中45岁以下高管数量稀少,老龄化特征非常明显。”
19家上市券商统计同时显示,45岁以下高管比例仅占25%,其中来自大型券商仅5名。
券商中层的年龄也没有预想中那么乐观。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目前多数大型券商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营业部总经理多为60后,70后的占比相对较小。以去年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某券商为例,其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营业部60后占比超过七成。
收入居社会前列
40岁~60岁群体是目前证券行业的主要骨干,他们的从业年限多数超过15年,上一波大牛市以及证券行业持续的高薪让他们的个人资产远高于其他多数行业。
在2006年~2007年的牛市期间,大部分券商中高层收入不菲。据了解,2007年券商中高层年均收入超过100万元,部分券商高层收入在300万元以上,个别营业部负责人收入超过500万元。上市券商年报显示,2012年不少券商高管的年薪仍在100万元以上。
自2006年开始至今,大部分券商高管、业务部门负责人或者大型营业部负责人个人资产均达到数百万元,资产上千万的个人为数不少。
国信证券一位高管表示,“尽管这两年信托从业人员收入高企,但近十年看,券商高管仍然是国内金融机构中收入最高的一个群体。”
主动求变动力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证券行业50岁以上的高管中不乏优秀者,例如王东明、德地立人、李明山等等。但研究同时表明,如果收入超过小康水平进入富裕阶层,人的创业吃苦激情将逐步衰退,证券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50岁以上的券商高管大多拥有富足的生活和体面的社会地位,这导致这个群体的一些人员思维固化,满足于原有轨迹的工作模式,没有太多主动积极改革的激情与魄力。尤其进入退休倒计时,平稳过渡成为不少管理者的不二选择。
据记者了解,华东一家大型券商在总裁退休的前三年中基本“不作为”,公司多项业务业绩下滑明显。该券商一位中层私下表示,“总裁越来越保守,很多关于业务的新建议都被不同程度搁置。”
许多券商高管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而非业务,高尔夫、红酒、旅行成为他们聚会的主要话题。一位上市券商的高管称:“即便谈到业务,也往往是对市场和政策的牢骚。”
然而,近几年证券行业收入锐减,压力使不少高管喘不过气来。深圳某具有国企股东背景的券商人士表示:“公司高管很辛苦,经常连续几个月周末都没有休息。”
很多券商高管仍处于被动应付工作状态。深圳一家中型券商部门负责人称,“公司领导也想不出太多新方法,每年总结都是那几点,感觉挺没希望的。”
“一些高管希望有所作为以改变现阶段的被动局面,但由于多方掣肘,大胆创新的机会不多。”上海一家上市券商投行负责人称。
大量券商中层面对转型是守还是攻时,惯性地选择“守”。华泰证券一位中层表示:“大部分券商部门负责人都会建立自己的团队,并且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展业风格。不管今后是向着高管位置发展还是跳槽到其他公司,大多数人或许仍然拥有追求财富的原始渴望,但已经不再愿意‘换个玩法’主动承担新的挑战。”
经纪业务负责人和投资银行负责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果通道暴利可以持续,可能没有人愿意折腾财富管理这块领域,哪怕那块蛋糕是眼前的数倍;依靠新股首发发家的投行团队,转向再融资或者并购重组时总是困难重重。”中信证券某董事总经理说。
券商创新令不适应加剧
时代的变迁总是残酷,但无从躲避。
对于部分券商中高层而言,去年开始的券商创新实际上让他们的困境雪上加霜。深圳某大型券商总裁助理说:“券商创新把很多人从过去的沉睡中唤醒,大家很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包括对创新业务知识的不适应,更包括已经懒惰的身体对再一次创业学习的不适应。”
广州市某大型营业部总经理称,证券行业的中高层已经被财富所累,现在很多人秉持的是小富即安的心态。券商创新对于营业部就是再一次创业,但他们已经缺乏激情,不想过于劳累。
另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则形象地比喻称:“过去大家是饿狼,现在已经吃饱。比如,因为有供房等生活压力,现在30岁以下的分析师急切想改变生活,有急切的成功欲望;40岁以上的分析师则明显不同,他们中有些也会很辛苦,但大部分人不想再拼搏,很多转向买方业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也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再创辉煌,即便不为了钱,只为荣誉和成就。但是很遗憾,不仅精力跟不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很有限。面对创新业务常常有心无力,这是很多高管的内心写照。”上述总裁助理说。
此外,据记者了解,京沪深三地的不少明星营业部近两年也呈现疲态。一些营业部的策略从以往的侵略性进攻改变为防守。一位从深圳某营业部离职的渠道主管称,该部负责人已无心开拓更多新模式。“营业部沉淀的客户数量不少,收入尚可维持一两年。维持不了了,营业部老总也不必为生计担心。”
一些券商中高层私下表示,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他们愿意退居二线,但是目前退居二线的代价太大。上海某上市券商副总裁称,该公司高层薪酬甚至不及部分业务部门主管。“退居二线连用车、接待都没有了,谁甘心退?等几年直接退休吧。”
核心管理者钝化的后果显而易见。前华泰证券一高管表示:“一个人占着位置不怎么干活成本已然很高,何况是高管或者中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种群体懒惰效应对公司和整个行业都不公平。”
相反,70后的中高层在券商创新方面动力十足。北京某大型券商总裁称,“他们顾虑少,对新事物接受度往往较高,大多数人刚进入中层。或许5年之后,随着市场化不断推进,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位置,券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记者 游芸芸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