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商务 >> 正文内容

开放对接,产业发展正当时——全南县开放型经济助推工业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近日,全南县三扬电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紧生产。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先后获得12项国家专利,市场不断拓展。特约记者廖泉林 摄

松岩冶金、晶鑫汽车尾气净化剂、广研光电三基色荧光粉及LED节能灯3个项目被批准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和实业、润辉机械、伟业亚太氧化锆等1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2297万美元,引进内资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21.7%……今年4月,全南县开放型经济捷报频传。

全南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不断创新开放合作举措,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月至3月,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6.6%,产销率达112.1%。

筑优平台 打造承接强磁场

“全南民风淳朴、气候宜人,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我在全南投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在近日召开的全南县政企座谈会上,三扬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声扬的一番语,引起了全场客商的共鸣。

作为全南县较早引进的台资企业,三扬公司自落户以来业绩不断攀升,已成为该县出口额总额第二、增速第一的优秀企业。有感于这里优越的投资环境,施声扬主动担当宣传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推介全南,带动声美电子、强盛电子等上下游企业纷纷入驻。

正如施声扬说的,全南县不断加快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产业承接的“强磁场”。以“三南”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建设为契机,该县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工业园调区扩区工作,完成了工业大道、黄龙大桥、220KV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了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全南基地建设。目前,松山、天龙片区建设已顺利启动,报批土地2300亩,收储土地2000亩,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得到全面提升。该县还不断强化“在服务中赢得发展”的理念,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引得众多客商纷至沓来。目前,该县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4000亩,入园企业160多家。

创新举措 主攻产业大招商

在今年3月举办的2013江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三南”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建设推介会上,全南县与嘉达磁电制品、钜泓达电子和岩代投资等企业达成意向,总投资1.2亿元的生物保健饮料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薄膜电容器生产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高性能磁性材料生产项目等纷纷落户全南。

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全南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转变理念,改“引资”为“选资”,着力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相配套、成长性好、能延伸现有产业链的大项目,以及科技含量高、高税收、高附加值的项目。该县把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加速转化成发展优势,建立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制作了重点招商项目推介书,面对全国开展网络招商。

为进一步增强招商实效,全南县变单一传统招商为多层次、全方位招商,主攻稀土及其他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氟化工、合金材料、航空航天材料为主的氟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引进了智源工具、浦星化工、鸿鑫矿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今年一季度,该县共赴广州、东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5批次,签订合同项目3个,合同金额7亿元;洽谈意向项目16个,意向资金达15亿元。

延伸链条 转型升级加速度

4月20日,在全南县工业园二区松山片产业园,由江西广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三基色荧光粉及LED稀土节能灯新光源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作为包钢晶环、新资源稀土深加工企业的下游企业,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三基色荧光粉1200吨、纳米晶稀土散热材料1500吨和LED节能灯1亿只的产能,形成从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到新材料及应用产品的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南县初步形成了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和现代轻纺等优势主导产业,为解决主导产业中存在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该县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骨干工业企业,瞄准行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高端,将主导产业培育为科技创新“孵化器”;另一方面,立足现有工业产业,把科技含量作为第一要素,全力推进与央企、外企、民企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依托稀土、萤石、钨等优势资源,全南县制定完善了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发展高效低耗和精加工先进技术,培育壮大稀土、氟新材料优势产业,形成了从开采、选冶到产出应用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实现氟化工产业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县氟新材料产业基地被批准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1家,产业集群、总部经济对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叶丽 特约记者廖泉林 记者王怡岚)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