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沉重的转身:谁来取代IPO?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徐亦姗;杨颖桦;张金鹏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本报记者 徐亦姗 杨颖桦

实习记者 张金鹏 北京报道

“我会近期没有就IPO重启的相关问题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和方案正在研究中,届时会正式公开。”4月12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打消了市场投资者心中的疑惑,但也同时让投行人士的期待落空。

南方某小型券商IPO项目组成员沈思(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4月11日,记者与其交流时,沈思首先抛过来的疑问就是“IPO到底何时重启”。

引起他发问的契机是近期新华社连出五篇讨论资本市场IPO重启问题的报道,沈思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在释放某种信号”。

然而,12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显示,IPO重启仍无明确时间表,热议的新股发行改革与IPO重启配套推出,也被澄清。

“IPO重启的前提是发行体制改革,没有配套改革,重启还是以前的路子。”沈思指出。

目前以IPO业务为主的投行业务大生态下,还有无数个沈思,等待这个关键信号。如今,投行生态圈正面临急速改道的十字路口,身在其中的从业人员,也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

“我在琢磨跳槽,大环境太差。但没有好的去处,因为各家券商的IPO业务都差不多。”沈思指出。

加速的重组委会议

IPO冰封三千尺,与并购重组等以往不受重视的投行业务暗流涌动,成为明显对比。

直观表现是证监会定期公布的发审委与并购重组委会议信息。去年10月以来,发审委关于IPO的审核会暂停,但并购重组委会议如期举行。一个细节可以说明,今年4月初,发审委一则会议消息引起关注,最后被发现内容是审核再融资

强烈的对比背后,半年多来IPO实质性暂停,及监管层对于并购重组业务的大松绑。

这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生活。沈思们前期忙于准备IPO专项财务核查,现在只能等待,并购重组项目的负责人们则开始忙起来。

2011年IPO火热时,一位北京地区并购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抱怨:“跟IPO保荐相比,并购重组项目在我们的实际业务中,越来越显得非主流。”

当时,其指出,“相比IPO上市路径越发成熟化,多数壳公司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并购重组涉及的各方利益较多,项目难度较大;而收益方面,相比IPO保荐承销费,并购重组项目利润也不大,随着资产重组门槛提高,并购越来越难做。”

然而,仅两年不到,变化已经产生。

变化的第一驱动力来自IPO冰封,带来原有拟IPO企业转向并购重组渠道谋求资本融入。

“我们现在接了几单这种并购重组的项目,但都还在接洽,原来拟上市企业IPO撤回转走借壳的情况较多。”上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指出。

“我们已在策划这方面的案例。”一位北京大型投行并购重组业务部门保荐人指出。

更大变化还在产生,投行从上而下开始寻求取代IPO的新生计。

“私下跟你说,我们确实有整体业务转向并购重组发展的意向。现在IPO停滞,但我们每年都有业绩要求,工作还要做。我们也要紧跟投行的业务趋势。”上述保荐人指出。

此外,债券融资、新三板等业务也在投行转型考虑视野中。

沉重的转身

转型非一日之功。让众多投行转身并购重组、债券融资乃至新三板等,艰难而沉重。

“总体来说,并购重组项目做得并不大,一直以来并购业务就没办法做成IP0那种产业化、大规模,都是几单慢慢接触。”上述南方小型投行人士指出。

“难上规模”的原因在于企业意愿不强,他们更愿寻求IPO路径上市。

“企业老总也在犹豫。虽然证监会放开重组配套融资,弥补了原来不能融资的损失。但这种方式依然存在股权稀释。”上述北京地区并购投行人士指出,“IPO是拿股权换现金,但重组借壳的企业要拿资产或现金注入,已涉及公众主动稀释股权,再配套融资就涉及再度稀释股权,这对于老板们来说很艰难。”

财务投资者们也有考虑,“VC/PE的退出机制主要是上市。”一位深圳大型创投机构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需要投资产业中有价值优势,相关领域有协同效应,才能在并购重组上做好。”

整体市场的企业构成也决定了这点,“再融资市场的需求不像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完善,客观上对于并购重组需求较大,我国民企占大多数,相比上市融资,他们之间做并购的冲动并不是很强,所以再融资业务不是那么好开展,但我们在努力尝试。”一位北京中型券商的投行总裁指出。

对于投行而言,中小投行在并购业务上也不占优势。

“主要都是大券商在做并购重组,我们的机会不多。”上述南方小型投行人士指出。

“民企并购冲动不强,国企并购重组大多是政府主导。”上述北京中型券商投行总裁指出,这意味着,中小投行并购重组业务和经验,都赶不上大型券商。

过去几年,中小型券商IPO业务的崛起,在并购重组时代,或再难复制。

“我们尽量搞并购重组,但还没有业务,包括并购重组、增发、财务顾问,我们在尝试向并购重组转型。”上述北京中型券商投行总裁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