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通新闻网 作者:管颢生 陈可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小额贷款公司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否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甚至农户的融资难题?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一探究竟——
他们,没有釜底抽薪
2010年10月,从事家纺行业的个体户沈某向通州银达小贷借贷5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正当加工厂红红火火、贷款即将到期的前夕,沈某突遇车祸身亡,留下妻子、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及近百万元债务,正常的应收款也没了着落。贷款到期,一家老小表示无力偿还。
银达小贷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我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董事长冯树宾获悉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鼓励沈某遗孀重拾信心,同时承诺继续给予资金支持。
随后,公司为这笔贷款办理转借手续,并亏本将利息由19.5‰降至10‰。银达的这一决定令全家人大感意外,也十分感激,一再承诺:“再苦再累也要将这个家撑起来,将你们的钱还了。 ”
近两年来,这个家庭作坊的加工生产经营已很稳定,年销售额达二三百万元。正如沈某妻子所承诺的那样,贷款本息也逐渐按期归还,目前仅剩25万元。
“‘锦上’值得‘添花’,‘雪中’更要‘送炭’。这笔贷款我们虽然贴了钱,但收获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冯树宾说。
小作坊渐成气候
通州区东升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本1亿元,是我市第一家小贷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梁卫华介绍说,“雪中送炭”的故事在他们那里也俯首即拾。
前几年,农村妇女孙某开办了一个家庭小作坊,为一些家纺品牌公司代工。尽管孙某很想扩大规模,但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东升公司得知她的情况后,当即组织信贷人员上门调查。 2010年5月,结合生产和资金需求情况,发放首笔7万元贷款,利率仅为公司平均利率的7折。截至目前,“东升”已累计向孙某发放贷款12笔,总金额91万元。
在“东升”的支持下,孙某的工厂从原先10多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有缝纫机40台,工人近60名。 2012年,加工费收入达150万元人民币。
洪满意,很满意
南通开发区惠民小贷公司是全省首批、我市第一家被国家开发银行选定和签约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全市首家获得发放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阳光育才”贷款资格的小贷公司。成立至今,公司已累计发放此项贷款2500多万元。
长久以来,如皋东陈镇大学生村官洪满意怀揣一个创业梦想:利用当地土地富含硒等矿物质的优势,种植芦笋、蘑菇等经济植物,养殖鱼类、家禽,并提供垂钓、餐饮、观光、住宿等服务。此项目占地面积200亩,拟分3期开发,惠民小贷经仔细调查,认为项目可行性好、有前景,于是提供1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如今,洪满意的项目已成功落地,生产的有机大米已投放市场,去年经营收入达到235万元。
据惠民小贷总经理邵建新介绍,公司提供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贷款大多为信用贷款。在调查人员掌握充分、准确的信息和资料后,只要用途明确、有还款来源,公司决策层均给予年化6.56%的优惠利息,从而大大降低创业者的经营成本。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