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导读]央行势必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责,但应清醒意识到目前仍缺乏必要的人力、知识、信息和工具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李增新)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全球央行应当承担起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责,但央行并非万能,决策者必须清醒意识到,他们目前仍缺乏必要的人力、知识、信息、经验和工具,因此应采取谨慎和谦虚的态度制定和执行政策。
在4月6日举行的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防御之变迁:新经济、新思维?”年度会议上,刘明康说,金融市场 相互关联、金融产品异常复杂晦涩,对全球央行提出了重大挑战。
他说,世界许多央行过去同时承担控制通胀与促进就业的职责,未来加入审慎监管职责时,应弄清几个问题:第一,何种情况下央行需要干预市场,何时需要退出;第二,央行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和工具以承担这一职责;第三,使用何种工具、如何使用工具,来权衡通胀目标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冲突;第四,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争取时间”的目的是什么。
当货币政策用以支付财政支出的成本时,央行的独立性将会受到损害。“当宏观审慎监管职责成为大势所趋,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央行准备好了吗?”刘明康说,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央行是否已具有法定权限,怎样吸引理解金融市场运作、特别是金融创新的人才,数据采集是否全面,会计准则是否明确统一等。
最后,刘明康用几个设问句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央行是否应当承担审慎监管职责,答案为是;在不改变旧有思维和运作模式的条件下能否胜任,答案是否;承担新职责后,央行货币政策能否避免金融危机,答案是否;需要怎样的提醒:要看到差距(mind the gap)。”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