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昌銮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46岁的张福林曾担任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民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开始,张福林以资金周转和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初步查证,张福林夫妇非法吸收存款金额3000多万元,受害人多达20余名。”
记者从温州警方获悉,温州担保业曾经的风云人物张福林因涉嫌非法吸存在越南芒街落网,于前日被押解回温州。当地有人士评论称,张福林或许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最后一个被抓的担保公司老总,意味着当地“高利贷王朝”开始覆灭。
“担保大王”越南落网
温州警方通报,从去年12月起开始陆续接到群众报案,称张福林夫妇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今年1月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张福林及其妻子叶挺英进行立案侦查并依法批准刑拘。
与此同时,张福林夫妇出逃越南。警方根据出境记录分析两人已逃到越南,随后将两人列为境外逃犯,通报给广西警方。广西警方启动中越警务合作机制,3月27日,越南警方在越南芒街市一出租屋将张福林夫妇抓获,并于次日转交给广西警方。日前,温州警方将张氏夫妇押解回温州。
张福林在接受温州媒体采访时表示,逃往越南是从广西东兴乘坐小船偷渡到了越南芒街,花了30元钱。在越南期间吃住不习惯,每天担惊受怕,生怕被警察发现。
3月27日,这位鼎盛时曾有10亿资金的富翁在被越南警方抓获时手头仅有500元钱,信用卡还透支了20多万。据其表示,过去这一年多来,他每天被债主电话从早上打到晚上,人早就处在崩溃边缘了。
民间借贷危机中资金链断裂
46岁的张福林曾担任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民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警方称,从2010年开始,张福林以资金周转和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一些公务员将手中闲钱交给他放贷。其非法吸存到的资金多投资于房地产、能源等行业,还将部分资金以高额利息外借给他人。2011年,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后,张福林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最多时欠款多达10亿元。随后,张福林变卖了房产、汽车,偿还了大部分债务。最后压垮他的可能是一笔3000多万元的欠款。
警方通报,经初步查证,张福林夫妇非法吸收存款金额3000多万元,受害人多达20余名。
温州担保业仍处寒冬
作为温州担保业曾经的大佬,张福林的经历成为了这个行业过去两年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曾经一度“繁荣”的温州担保业,在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后遭受沉重打击。不少担保公司老总成为阶下囚,还有一些人逃往国外。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世纪前十年,温州的担保公司越开越多,最多时有两三百家,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是最多的。虽然挂着担保公司的名头,实际上其中不少做的是吸收存款放高利贷赚高额利差的生意,月利息最高时超过1毛。
担保公司的“繁荣”也成为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在借贷危机过后,温州担保业从此一蹶不振,公司数量也急剧减少到目前的几十家。
财经观察
“高利贷王朝”覆灭?
张福林落网后,有当地人士评论称,担保大佬的被抓意味着温州曾经的“高利贷王朝”开始覆灭。
众所周知,在民间资本充沛的温州,部分担保公司过去“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在担保公司的推波助澜之下,民间借贷危机于2011年爆发,而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自己也被深套其中。危机余波仍持续至今,无法清偿债务的张福林被债权人举报而最终落网。不过,张福林或许将成为最后一个被抓的担保大佬。
随着温州金融改革的深入,半官方的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建立,及随后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陆续出现,温州的部分民间资本找到了出口。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对于当地信用体系的打击至今尚未恢复, “一个电话借到几千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盛行的高利贷如今已鲜见踪影。
但防止今后高利贷卷土重来仍然任重道远。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坚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达到合理的利率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防止高利贷卷土重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