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小额贷款领域,金融战势在必发
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流动资金短缺,目前国内小微企业用户贷款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大。传统的信贷模式却远远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流、资金流,相比于银行,电商开展金融更加快速灵活,通过小贷业务实现流量变现,成为电商企业开拓赢利点的重要手段。
正因如此,占尽了先机的阿里小贷,更被业内誉为“最赚钱的小贷公司”。据公开消息,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放贷130亿元,由170万笔组成,日均完成贷款近万笔,平均每笔贷款仅为7000元。据悉,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且去年阿里小贷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
而在日前,创新金融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其客户实际融资成本为6.7%。这一数字与央行所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已极为接近。创新金融旗下有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淘宝(天猫)信用贷款以及阿里信用贷款等主力小微贷款产品,其产品利率多在日息万分之五左右,换算成年化利率大约18%。
那么,从18%到6.7%,这笔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单从产品表面所定的利率来看,我们现有微贷产品的利率无疑高于基准利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创新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表示,通过微贷技术的革新以及产品的设置,完全可以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所付出的实际利率远远低于纸面上所计算出来的年化利率,“方式很简单,即让小微企业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顺畅从我们这拿到钱,不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还回来,而不无意义占用资金。”
杭州女孩琳琳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箱包店,她正是“微贷”产品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多亏了有淘宝订单贷款,在初创期资金才得以顺利周转。
“我基本两天就会利用订单贷款贷点钱,用于进货。”琳琳说,在半年时间里,她凭借手头客户的订单,就从淘宝上获贷款近百次。虽然每次使用贷款额度都不大,基本都在一两千元,但算了下,半年里获贷总额也接近10万元,等于多了10万元周转资金。“淘宝订单贷款算的是日息,不过万分之五,我每次使用贷款基本不会超过一周,货款到位第一时间就是还贷,所产生的利息基本上是微不足道。”
“时代变了,时候到了,很多事情自然会发生的。”马云曾这样轻描淡写。
也就半年时间,逐步放开的金融领域,已成为电商的必争之地。互联网大佬们都“杀将”进来了,而他们首先瞄准的,正是传统银行的“软肋”:小额贷款。
继阿里金融、京东商城、苏宁电器和慧聪网等杀入小额贷款领域后,日前连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放出消息,正在考虑申请小额信贷牌照。
是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而然。正如同在传统工商业的兴起中诞生的金融业,电子商务的繁荣,也带来了更多中小商户对“钱”的渴求,而且,互联网世界的法则,或许没有人能比这些互联网大佬们更加深谙。
最先布局的,是阿里巴巴。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9月贷款规模已超260亿。
2013年伊始,新筹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内,以小微信贷为主体的创新金融事业群(简称‘创新金融’)又祭出国内信贷市场首个贷款保障条款——“3天无理由退息”,该条款被视为创新金融招揽小微企业的“利器”。本月初,创新金融宣布将旗下阿里信用贷款向广东全境的阿里巴巴付费会员开放,覆盖广东近30万家小微企业,并计划在今年完成对国内小微企业分布密集区域的覆盖。
与此同时,素来高调的京东,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金融野心。2012年11月,京东商城对外正式发布其首个金融服务类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并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协议,后者承诺将给京东数亿元的授信额度来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支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