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财经人物 >> 正文内容

楼继伟重回财政部 释放改革信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今年62岁的楼继伟,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调任财政部部长,成为“习李”新一届政府财经班底的重要一员。

曾参与设计1994年分税制改革,身为研究员、政府智囊的楼继伟,对财政体制改革在理论上有前瞻性的完整描绘;后从1998年到2007年,长达九年时间,任职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实务操作层面、财政政策运用方面,也颇为熟悉。

这样一个“老财政”,配合“市场改革派”的身份,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可能会加大,进度可能会加快。

“市场改革派”

据经济学家华生回忆,1986年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的成立,形成了以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楼继伟等人为代表的团队。他们提出了以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政策联动的总体改革方案,这对1992年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全面推进,产生积极作用。

楼继伟参与设计的改革事项,主要在财政税收体制方面。在1987年,楼时任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财经组副组长,会同肖捷、刘立群,发表《新旧体制转换中改革思路的选择--关于经济运行模式与财政税收改革的若干思考》。

文中提出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分权制”,认为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是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要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在此基础上,确定财政收入的划分。1994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领导的分税制改革,与上述改革思路基本一致。

楼继伟很受朱镕基赏识。1987年,朱镕基时任上海市市长,楼继伟被任命为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朱镕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楼继伟为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除了早期参与改革制度设计外,楼继伟的经历非常丰富。1995-1998年,楼出任贵州省副省长。1998年,朱镕基时任国务院总理时,楼继伟“空降”财政部,践行分税制的后续改革,在财政部任副部长长达九年时间。

2007年,楼继伟被提升为正部级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后执掌资产总额为2000亿美元的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任董事长。从2008年起,楼继伟还兼任中国国内最大的金融投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分析人士表示,楼继伟“基金经理”的经历,要求其对国际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判断。这会有助于楼能提供更具国际眼光,更准确的财政政策建议。

艰难改革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任职的第一场记者会上,就提到今年1-2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只有1.6%。他进一步指出,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但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加,这需要消减政府开支。

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这是楼继伟接任新财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五年,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增加到11.7万亿,但楼继伟这任财长,从一开始就得贯彻“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思想。

李克强在回答未来改革路径时,指出“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在财政方面,要“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预算关注度有很大提高,有关公开“三公经费”的呼声,不绝于耳,民众对于政府的浪费开支行为,深恶痛绝。因为整体经济形势的下行,社会税痛感也异常敏感,任何加税加费的行为,都会招来无数板砖。社会的高度关注,要求新财长有足够的智慧。

当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跑部钱进”如何不公平,如何腐败,虽然社会已经达成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共识,但专项转移支付牵涉个部委利益,也是一块异常难啃的骨头。

这次两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核心为“转变职能”,要厘清政府边界,明确要简政放权。明确政府职责,为财政体制的改革打下基础;但进一步关于中央与地方如何分配事权,财权又如何分配等问题,也在考验新财长的智慧。

有财税专家指出,像楼继伟这样的专家型官员,将财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牵涉到诸如财政体制,这种根本性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楼继伟能向国务院贡献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有分析人士笑称,楼继伟当年在财政部做了九年副部长,现在回去当部长,可以将一些未尽的改革,诸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进行下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