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7日
单纯的“GDP崇拜”正被逐步打破,“GDP含金量”指标引来更多关注。中国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数据:2012年江西GDP含金量排全国第六、中部第一,高于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对此,省社科院专家解读时说,GDP含金量靠前说明江西经济发展效率高,经济结构合理。
含金量连续4年进前十
什么是GDP含金量?先用某地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数量,得出人均GDP,再用人均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为“GDP含金量”。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研究院连续4年推出“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近年来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情况。从历年数据来看,我省GDP含金量连续四年排在全国前十位置。其中,2009年GDP含金量排全国第七位,2010年排全国第七位,2011年排全国第九位,2012年位置前移至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GDP总量排名靠前的,GDP含金量却并不一定靠前。记者注意到,人均GDP高的反而含金量不好,含金量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的高低。在2012年GDP含金量排名中,上海、北京、广东列第一、二、三名,江西第六,排名超过江苏、山东等多个万亿GDP省份。
GDP总量在不断扩大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认为,“GDP含金量”的测算主要考虑到人均GDP、投入产出比等多项因素,实际上反映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效率。1元钱的投入能产生更多收入,肯定效率要高。而从具体指标来看,这样的投入能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就业率提高,带动消费和需求,综合考量下比其他省高,含金量就显得高。“有些省份GDP很高,但投入产出比不高,含金量就低了。”他认为,江西排在全国前列,说明经济发展效率高,经济结构较合理。
据悉,江西GDP含金量的提高有赖于“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据悉,在去年经济不利环境中,江西成功实现危中求进、位次前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总量不断扩大。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GDP达12948.5亿元,增长11%,增长速度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201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520.2亿元,同比增长4.6%,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占GDP比重为11.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67.5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增速快0.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3.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60.8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增速快0.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4.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出现上升趋势。
GDP含金更需民生含金
GDP含金量排名出来后也引来质疑声:为什么有些地方GDP总量较大、人均GDP较高,但居民收入却相对较低,幸福感也低?
专家分析,原因主要在两方面:其一,GDP数字上去了,但并没有创造多少社会财富,这是典型的“高增长、低发展”;其二,在GDP蛋糕分配方面,民众分得少,很多民众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地方的GDP“注水”,虚报的GDP毕竟不可能转化为居民收入。
麻智辉认为,江西GDP含金量排名靠前而居民幸福感有差距,主要还是衡量幸福感指数的三大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环境发展不均。江西仅生态环境在全国排名较靠前,经济总量、人均GDP、工资收入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配套目前在全国仍处于一个较靠后的水平。
“经济发展目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在提高收入占GDP比重的同时应注意经济效益的提升。只有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增加,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GDP含金量才更高。”麻智辉说,江西生态环境提升GDP含金量的优势更应该保持。
□文/记者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