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企业家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导读]A股“新科龙头”,唯一的民营大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产业的深刻变局,它的领导者,一位本土金融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
环球企业家2013年第3-4期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沈旭文 廖灵君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将取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在所进行的探索。
这句话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概括董文标对民生银行,乃至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的历史定位。作为国内目前最资深的商业银行家之一,这位民生银行的董事长显然更希望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历20多年的高速扩张之后,能够走出一条有别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一条颠覆现有银行成长模式的特色道路”。
“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成立20年都找不到自己的特色,那就永远只能是工农中建的好学生或者坏学生。”
“民生银行做小微不是做秀,而是真赚钱,而且现在在小微上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未来要拿出绝大部分精力去做小微。”
“我们做小微,不会去拼数字高低,我们是要扎根到小微企业集中的特色行业中,而且这些行业不怕宏观经济的风浪。到时候我们的优势是别人学不来的。”
“民生银行的分行以后会打破中国银行业的传统,要从主要承担管理职能改为冲到销售一线。”
“事业部的尝试只走了一半,未来事业部都将是准法人甚至独立法人运营。而且从2012年开始,部分事业部贷款余额没有增加,但是中间收入赚得更多。”
“个人银行业务以后也可以由小微金融带动起来。”
“80后已经开始走上民生银行中层领导的岗位。”
在长达三小时的独家访问中,董文标以他个性化的语言,详细阐述着他及民生银行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与抱负。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债券融资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的提高,以及宏观经济调整的长期化,凭借宏观环境和政策红利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已近尾声,寻路破局成为国内银行必须面对的新命题,市场化程度最高、也最为资本市场所敏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条颠覆现有银行成长模式的特色道路”这一提法,所寓含的便不再只是董文标个人的宏图远志,同时也是民生银行对客观变局的绸缪回应。
“我们刚刚制定完成民生历史上第二个五年纲要,在接下来的五年,民生银行会用自己的发展方式,进入中国银行业的第一梯队,规模不是最大,但盈利能力最强。”董文标希望再用一个五年打造一个“2.0版民生银行”。
强力聚焦小微
“以小微金融为特色业务”,是民生银行最近几年非常明显的标签之一,在其刚刚制定完成的“二五纲要”中,将会对小微金融赋予更深的内涵:从业务层面的“特色”升级为构筑“2.0版民生银行”的战略性“柱石”。
在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民生银行完全摒弃了“一五纲要”中“有特色的商业银行”这一模棱两可的提法,直接将战略目标明确为“聚焦小微、打通两翼”,“做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
在董文标看来,明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是对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比如,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减少对大公司业务的依赖,专注于小微,这就是应对。”
通过2009年至今在小微金融领域的广泛实践以及对国际经验的参考,民生银行在制定“二五纲要”之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所有的金融业务中,小微金融是受利率市场化冲击最小的领域。因而,要确保业务收入的稳定持续,以更大精力投入小微金融,是民生银行的自然选择。
在董文标的力主推动下,民生银行从2009年开始,逐步从以国企、央企为主的大企业贷款市场上撤出。至2012年,国有企业贷款在民生银行对公贷款业务量中的占比已降至40%以下。
小微金融,在众多同行眼中利润微薄的“面子工程”,如何主动挖掘和释放特色业务的盈利潜力,成为收益可观的主营业务,是构建“2.0版民生银行”的重要命题。
“民生银行真正把小微金融看作一个利润丰厚的蓝海。原来大家有错觉,认为小商户贷款风险大、利润低,这完全是商业模式问题。”董文标说,“民生银行小微贷款累计投放了8000亿,到2012年年底余额3200亿,但即便是2012年实体经济遇到一些困难的情况下,不良率也仅有0.5%。”
民生银行从小微金融业务上安全赚得真金白银的正确方法,即是所谓的一圈一链,即从同类型商户或小企业集中的商圈或特定产业链着手,批量化地开展小微金融业务,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单户成本,并且辅之以商圈企业或产业链企业“联保互保”控制风险。
“小微也不是什么都做,我们要做的是弱经济周期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茶叶、白酒,无论经济形势怎样,这类产业的需求基本是稳定的。”在2013年全行经营工作会议上,董文标也向民生银行的高管反复强调,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有准备,进而对小微金融开展业务的方向“有所取?舍”。
小微贷款在期限结构上的鲜明特点,以及小微企业对贷款价格较强的承受能力,则是民生银行力图全面开发小微贷款市场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民生银行统计的数据,在其发放的小微贷款中,贷款期限大多在9个月以内,半年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达六至七成。这种短期贷款大多用于小微企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可靠的盈利预期使得贷款企业在利率上也有着较强的承受能?力。
将“小微金融”真正做成主营业务,民生银行所选择的这条道路几乎颠覆了中国银行业一系列的传统认知。但这个大方向的确定也不是那么容易。
多位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坦言,无论是当初的退出大企业贷款,还是现在直接提出“强力聚焦小微”,在经营层乃至董事会内部,都曾存在过分歧。董文标也正是希望借助此番“聚焦小微、打通两翼”的战略目标,统一民生银行内部的认识,使得民生银行成为真正的“小微帝国”。
“民生银行未来将会把小微商户当作自己的‘根系客户’,作为立行的基础。我做了四年小微金融,现在是一百万小微客户。“二五”时期我的小微客户数量将达到300万,到那时候民生银行的新增存款就不是问题,而且都是高质量的。”董文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