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小贷跨界遇阻马云转战担保行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阿里金融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并且在全部都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仅为0.9%

  据阿里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已超20万家。在过去两年中,阿里金融几乎保持着每年10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3.65亿元。并且在全部都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阿里小贷不良率仅为0.9%。正因为如此,阿里小贷被业内誉为“最赚钱的小贷公司”。

  但在2013年初,一则传闻称“马云要在全国设7个金融中心,以担保为主,小贷陆续退出,在未来5年之内要申办自己的银行。”为何会突然有转型的传闻呢?重庆晨报记者昨日致电阿里巴巴,但相关人士均三缄其口,婉拒采访。

  从诚信通到小贷公司

  2002年马云推出诚信通,算得上是阿里金融的最初萌芽。之后,阿里巴巴网站进一步衍生出“诚信通指数”,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这套系统,阿里巴巴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年限、交易状况、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统统纳入了指数系统。信用评估属于典型的金融行业一个分支。而这个数据库正是日后阿里信贷得以壮大的根基。

  2003年,马云发现,雅虎日本凭借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场大胜eBay日本,这坚定了他推出C2C业务的决心。同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当年10月推出了日后影响着金融支付变革的支付宝。一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总裁对记者表示,马云的野心是把支付宝作为支点,进军整个电子商务金融,包括支付结算、信贷、银行卡、供应链融资,当然也包括银行。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了“七剑下天山”,分拆成了阿里巴巴国外、阿里巴巴国内、一淘、淘宝、天猫、聚划算、云计算等七大业务,也组合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商大平台。马云希望这个平台在10年后能够承载10万亿元的交易规模,是目前的10倍。

  在做大平台基础上,阿里金融已经呼之欲出。2010年6月,浙江阿里小贷正式成立,次年马云又到重庆设立了第二家阿里小贷,注册资本10亿元。

  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

  依靠着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阿里小贷实现了申请贷款流程全网络化无纸化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客户足不出户3分钟即可获得贷款,当然前提是历史信用记录必须很好。

  重庆一商家介绍,“这样的贷款不需要抵押,到款很快。而从银行根本不可能贷到钱。”她对重庆晨报记者描述了信用贷款的经历。首先网上递交贷款申请表,随后与阿里金融视频交流,补交个人银行流水、水电费单。阿里金融再联系客户和供应商,进一步核实了店铺的运营情况,第三天就通过支付宝拿到了5万元的贷款。

  重庆一家银行负责人称,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阿里巴巴和淘宝累积的这么多商户,特别是淘宝本身就有好评和差评的累计信用记录,这些信息在零售信贷中至关重要。目前在国内,类似阿里巴巴这样成系统的信用资料就非常关键,否则光是审贷的成本就很高。”该负责人表示。

  从实际运营效果来看,截至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3.65亿元。并且在全部都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阿里小贷不良率仅为0.9%。“这肯定是业内最赚钱的小贷公司了,一般的也就只有几千万元的利息收入而已。”重庆某小贷公司副总裁非常羡慕。

  阿里小贷遇“跨界”瓶颈

  既然是“最赚钱的小贷公司”,马云为何会突然转型向担保公司?重庆蓝洋金融集团创新业务部高级项目经理魏旭龙解释说,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小贷遇上了“跨界”的瓶颈。

  “小额贷款现在地域性非常强,小贷公司的审批和监督都是当地金融办处理,无法跨省市监督,因此小贷公司的发展就有了来自政策和监督方面的地域限制。所以小贷公司要想扩张,必须在其他省份重新注册成立新的一个公司,这个过程,远比成立一家分公司麻烦得多,仅时间成本就耗不起。”魏旭龙说道。

分享: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