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无声大爱 质朴情怀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7日

开篇语

12年前的一次偶遇,结下12年跨越血缘的亲情。

连日来,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12年默默照顾河南籍老人焦士庆的故事,给寒冬里的人们带来感动和温暖。1月30日,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余书福将焦士庆平安护送至河南泌阳县的老家,圆了老人回家过年的心愿。相关新闻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后,更多的人熟悉了余书福这个名字。

赣州晚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希望通过余书福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善良、勤奋、乐观的新闻记者。

无声大爱 质朴情怀

——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的爱心故事(上篇)

○记者刘凯 王长颉

1月29日,爱心车辆出发前,余书福为焦士庆盖好被子。(资料图片) 记者廖祥云 摄

12年来,余书福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扶助非亲非故的独身老人焦士庆,掏钱为他治病,帮他解决生活困难。前不久,焦士庆准备回老家过年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又是余书福忙前忙后照顾老人。1月15日,焦士庆的弟弟焦士田到赣州看望哥哥后,向赣州晚报社送来一封感谢信,这个跨时12年的感人故事才为更多人知晓。

其实,焦士庆只是余书福众多扶助对象之一。作为赣州晚报的一名社会新闻记者,近年来,余书福采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中扶弱助困的新闻,向读者传递出助人为乐的正能量。他还充分发挥赣州晚报“爱心呼叫”栏目影响力,为困难群体寻求帮助。同时,他也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向有困难的人传递着爱心。

笔下有情 扶危助困

吕兰香是一名山村女孩。在她不足1岁时,亲生父亲把她托付给崇义县聂都乡龙西村新屋组一户吕姓人家,随后音信全无。2010年,已经16岁的吕兰香萌生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为此,她向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求助。

余书福闻讯后,立即动身来到偏僻的崇义县聂都乡采访。2010年12月9日,赣州晚报刊出了余书福采写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哪?》的报道,讲述了这名山村女孩的遭遇,并发出“爱心呼叫”,发动大家一起帮助吕兰香寻亲。在报道最后,余书福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很快,余书福接到福建龙岩一名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他自称是吕兰香亲生父亲罗某的朋友。该男子在电话中向余书福讲述了吕兰香当年被寄养的情形,并介绍了罗某的现状。

记者的职业敏感让余书福猜测:这名陌生男子也许就是吕兰香的亲生父亲。余书福为这条线索兴奋不已,他通过聂都派出所民警与罗某亲属取得了联系,结果印证了自己的猜测。最终,罗某在电话中向余书福承认,自己的确是吕兰香的亲生父亲,并道出了自己起初隐瞒真实身份的苦衷。罗某表示会尽快上门看望吕兰香和她的养父母,到时也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余书福的帮助下,吕兰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这篇报道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江苏电视台还邀请吕兰香前往南京,为其录制了一期《心愿》节目,并获得了1万元爱心资金。为此,吕兰香专门赶制了一面锦旗送到赣州晚报社,表达对赣州晚报和余书福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报道,余书福做过很多。

他报道过龙南县桃江乡患上怪病的女孩刘润。她每天深夜都要蹦跶好多次,爷爷奶奶带着她四处求医,均查不出病因。刘润的病情被报道后,北京、广州的两家医院为刘润进行了专家远程会诊。在专家的指导下,刘润服药进行治疗。5天后,刘润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重返学校念书。

他报道过瑞金市瑞林镇廖坳村少年陈寸石。当时,陈寸石颈椎严重脱位,急盼援助实施手术。一名热心市民看到余书福的报道后,为陈寸石捐赠了2万元善款;赣州中心城区一诊所为陈寸石进行了免费治疗。不到一个月,陈寸石就康复出院回到瑞金。目前,小伙子在广东打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

心中有爱 古道热肠

作为记者,余书福通过新闻报道,以媒体的影响力去帮助一些困难的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也会主动向他们伸出援手。

2006年,余书福到赣州晚报当记者。刚到赣州,他对城区道路不熟,一次采访时怎么也找不到采访对象的住处,他只好向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问路。这位叫徐同仪的老人听说余书福要去采访,推着自行车热心地为他带路。这让余书福很感动。后来,余书福与徐同仪结成了忘年交,有空常到老人家里去串门。

一次,徐同仪无意间说起,他住在六楼顶层,夏天太热,想拉点土在楼顶修块小菜地。余书福就主动提出要来帮忙。他们雇车拉来土后,一锹锹装进编织袋,然后借助简易的滑轮设备一袋袋往上拉。老人在楼下装,余书福在楼顶接,经过几天的“蚂蚁搬家”,终于把土运上了楼顶。随后,余书福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人把土块敲碎,砌好围挡,还帮老人跑腿买回菜秧。后来,老人的小菜园里丝瓜、葡萄上了架,西红柿也结了果,他专门请余书福去品尝。

邻居看到余书福干活时卖力的样子,都以为他是徐同仪的亲侄子。得知两人并非亲戚,有名邻居慨叹:“非亲非故,能如此卖力做事,这样的后生真不多见!”

对此,余书福却有另一番感触:“我老家在上饶,在赣州没有任何亲人,热心的赣州人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看到一些孤独无助的人,我就想去帮他们一把。”

2007年,信丰县大阿镇官洞坑村村民衷敬龙送老伴到赣州市立医院治病。在赣州举目无亲的他想起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余书福,就试着给余书福打了一个电话。余书福随即赶到医院,帮助衷敬龙找医生,帮着排队挂号、化验。为让衷敬龙节省开支,余书福把自己租住屋的钥匙给了衷敬龙一把,好让衷敬龙在自己家中休息、做饭,还给了300元钱让衷敬龙买米买菜。

衷敬龙的儿女在广东务工,听说此事怎么也不相信:“我们家没有亲戚在赣州啊!”衷敬龙老伴出院时,余书福还掏钱给两位老人买好回信丰的汽车票。后来,余书福每次到信丰采访,都会到衷敬龙家中去看望一下,每次还要留下50元或100元钱贴补他们。

余书福不仅对自己采访认识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时,他同样会伸出援手。

2012年9月9日,余书福采访路过赣州市尚书街,看到一老人裤子沾满了粪便,散发出的臭气令旁人掩鼻而走。老人进入公厕清理身上污物时,余书福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老人姓李,方才在街上突感肚子不适,在赶往公厕时出现腹泻,污物粘满裤子。

余书福了解到老人的困境后,主动把老人领到附近自己的住处,帮他清理干净,还找出干净的衣裤让他换上。老人随后乘公交车回到自己家中。

老人的家人得知此事后,都对余书福充满感激。几天后,老人设法打听到了余书福的工作单位,便委托女儿和儿媳带着一封感谢信和一篮水果来到赣州晚报社表达谢意。感谢信中写道:“余书福像亲人一样予以扶助,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出于对弱者的同情,或许是内心的古道热肠,余书福向他人一次次伸出援手。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他的善举传递出一片温情,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

余书福说:“帮助别人,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