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中新网宁波2月4日电(记者 何蒋勇 通讯员 周嗣童 杨敏捷)方经理没有明白,自己眼皮底下的“规范”交易缘何会导致他被骗巨额资金;徐某同样没有明白,自己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缘何逃不过警方的法眼。
580万,一场看似“天衣无缝”的骗局让受害者至今心有余悸,企业内部看似规范严谨的制度事实上千疮百孔、布满风险;而不到半个月时间团伙成员悉数落网,也让这场骗局的“演员们”真正体会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近日,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城区被警方抓获,一起价值580万的诈骗大案成功告破。
“空壳公司”卷走巨额资金
方经理是余姚市某担保公司的负责人。今年1月中旬,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徐某找到方经理,要求公司提供注册资金帮助其委托人张某开办企业。由于徐某已多次与公司合作,方经理出于对这名“中间人”的信任爽快地答应了要求。
1月16日上午,徐某、张某与方经理一行三人来到某银行办理银行转账业务。双方约定,张某开办交易银行卡后由徐某设置密码并保管银行卡及张某身份证件。三人签订合同并进行了相关操作后,方经理将公司580万元转账入交易银行卡,随后,张某借故家中有事临时离开了。
几分钟后,徐某查询银行卡金额发现钱款并未到账,这下急坏了方经理。方经理查询账户信息后发现,580万元已有200万被取现,380万转入了另一家银行的一个账户内。
明明钱款已汇出,为何徐某持有的交易银行卡内却空无分文?两人仔细一核实发现该卡竟然不是合同中注明的银行卡,随后又发现张某把自己的身份证也带走了。方经理这才恍然大悟:上当了,张某拿着交易银行卡和身份证逃之夭夭,其所谓的开办公司完全是子虚乌有。
警方顺藤摸瓜擒获嫌犯
580万元瞬间“蒸发”,张某又无法联系上,方经理和徐某两人随后向警方报了警。
接警后,余姚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专案组对案件展开调查。民警调取了银行取款监控录像,发现取走200万元现金并进行转账操作的人员正是张某,寻找张某成了案件侦办的当务之急。
但张某似乎“早有准备”,民警一时很难查证到他的确切落脚点。随后,民警连夜赶到张某在上虞的居住地,在其邻居那里获知前段时间有一个叫“阿柳”的余姚人经常来上虞找他,而最近两人均没有出现过。
民警随后对“阿柳”的身份及行踪展开调查,确认其为余姚梁弄人黄某,并在案发前后始终与张某在一起,系作案同伙。
通过对黄某关系人的调查,民警获知黄某目前很可能到了武汉。1月24日,民警奔赴武汉将张某和黄某(均为30岁,余姚市梁弄镇人)双双抓获,同时在两人住处搜出135万元现金。
幕后导演竟是“中间人”
“主要案犯”已被抓,案件似乎即将水落石出,但两人的交代却揭开了另一个惊天秘密:整个诈骗过程系团伙精心组织策划的骗局,目前仍有部分主犯逍遥法外,其中案件的“导演”不是别人,正是整个交易的“中间人”徐某。
随后,警方对团伙其余成员展开全面收网。至1月31日,办案民警先后在绍兴市越城区、余姚市凤山街道等地分别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汪某某(男,28岁)、陈某某(男,30岁)以及涉嫌窝藏赃款的张某某(男,32岁,均系余姚市粱弄镇人)和张某(男,57岁,上虞市驿亭镇人),犯罪嫌疑人徐某(男,29岁)、汪某(男,30岁,均系余姚市梁弄镇人)迫于压力于近日投案自首,共计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追回赃款共计440余万元。
据交代,徐某系本市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由于在工作中经常与担保公司合作,他渐渐发现担保公司内部资金操作上的不规范,并计划利用这些漏洞“捞上一笔”。今年1月,徐某等人合伙商议,由张某冒用开办公司需要资金为由向徐某所在事务所申请代办注册业务,再由徐某出面寻找担保公司实施诈骗。1月16日,徐某和张某找到了方经理所在的担保公司,在进行银行转账业务过程中时两人合作偷换了银行卡,张某随后离开并取走了580万元现金。事成后,按照事先商议,徐某等6人分光了所有钱款。
目前,徐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刑拘,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完)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