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的路灯亮起,白日里忙活了一天的人们,纷纷踏上返家的路程。而对路灯检修工来说,这却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他们要开始巡检着每一条街道的路灯。赣州中心城区两万余盏路灯,20多名路灯检修工,日复一日不间断的巡检、悉心的养护,就是他们的工作。在他们的眼里,路灯就像是赣州这座城市的“眼睛”,他们的责任,就是让它更明亮。
1月24日晚,寒风细雨中,路上过往行人捂紧衣领,脚步匆忙。在赣州市站前大道路旁12米高空中,为方便高空操作,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路灯管理所39岁的检修工李传祥,只能穿着薄棉裤,顶着寒风检修路灯。
“前面的机动车道上有一盏路灯不亮。”当晚6时50分,在赣州市站前大道上,李传祥发现路边一盏路灯不亮。李传祥的工友老宋将抢修工程车停好后,迅速支起工程车脚架。李传祥戴好安全帽,穿上工作马甲,背起装有万能表、镇流器、灯管、扳手等装备的工具包,利索地踩着抢修工程车上的台阶,登上位于摇臂顶端的工作斗。
为更真实地体验路灯检修工作,记者鼓起勇气,跟着李传祥登上工程车的高空作业斗。由于每次调整方向高低时,作业斗都会在空中“咯噔”一下,记者的心也跟着“咯噔”着,失重感让人觉得头晕,记者只能紧紧抓住铁栏杆以保持平衡,而李传祥对此却早已习以为常。“有些怕吧?第一次上来都这样,没事,腿不要动就行。”李传祥笑着说,他已经到维修队快十个年头,每天在作业斗上上下下二三十次。
上升到距地面约12米高的灯头处,高空作业斗缓缓停了下来。对照附近建筑物,这里已经是五层楼的高度。往下看一眼,感觉头晕目眩。此时的夜晚伴着寒风,在高处更是感觉寒风刺骨。作业斗稍微有些晃动,李传祥用螺丝刀把灯盖打开,细心地检修灯罩内的线路器材。此时,时间仿佛静止,记者的双脚定在高空作业斗上开始不听使唤,恐高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李传祥一直忙活着,当发现是灯管的问题后,他拿着电笔将灯管迅速拧下来,再换上新的灯管。“线路接口也松动了,接触不良。”20分钟后,故障排除,“罢工”的路灯又发出明亮的光芒,李传祥在工具包里拿出毛巾,擦了擦灯盖上面的灰尘,便从高空作业斗上走下来。
“为什么修灯时不戴上手套?”记者问李传祥。他说,维修路灯是带电作业,戴上手套后绝缘,测电笔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即便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他们换灯也是如此。
晚8时,天空飘着小雨,雨水伴着风吹打脸上时,记者打了个寒战。京九路、八一四大道、文明大道……李传祥一个个路段沿街巡检,让一盏盏“罢工”的路灯恢复光明。
当晚9时30分,寒意阵阵,高空体验后带来的不适,让记者只得与李传祥及其工友说再见,而李传祥和工友们乘坐路灯抢修工程车缓缓地继续向前驶去,他们还要继续赶往下一个检修点。与他们一一握手的瞬间,他们冰冷的双手让记者心中一颤,然而,就是这一双双被寒冷冻冰的手,点亮了城市“眼睛”,温暖着严寒路上的一个个行人。
○谢科淇 记者朱丽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