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香港金发局跨界搭台 采用担保有限公司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8日

 

香港金发局跨界搭台 采用担保有限公司模式

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1月17日,筹备半年多的香港金融发展局(下称“金发局”)宣布成立。

  金发局共任命22位成员。原金发局筹备组主席史美伦获任金发局主席一职,除当然委员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外,其他委员包括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谢涌海、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光大控股行政总裁陈爽等在内的20位非官方人士。成员任期两年,即由2013年1月17日至2015年1月16日。

  “金发局将采取担保有限公司的形式,以强化其独立形象,提高运作的灵活性和透明度。”陈家强在1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

  与现有监管机构及政府相关机构不同,金发局本身并不具有制订、执行政策或制订监管措施的法定权力,而是作为一个业界发表意见的平台,并促进政府和监管机构与业界之间的沟通。

  非政府咨询机构

  梁振英在竞选政纲中提出成立金发局,去年6月,尚在候任的行政长官梁振英提出成立金发局筹备小组,其后,筹备小组又花费数月向银行、证券、法律等业界进行咨询。

  “业界对成立金发局高度支持。”陈家强坦言,在考虑成员组成时,除了成员本人是否能够代表所在业界外,金发局也希望成员能够分享其所在组织的资源。

  翻看1月17日公布的成员名单中,初始成员每一个背后都有丰富的资源。主席史美伦曾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和香港证监会副主席一职,现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汇丰香港公司非执行董事等职。

  除了上述谢涌海、朱云来和陈爽,20位非官方成员中还包括渣打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香港贸发局总裁林天福、香港证券学会副会长李细燕、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君豪、香港大学法律系主任Douglas W Arner教授、贝莱德亚太区主席马凯博、招商局集团前主席秦晓、星展银行前行政总裁黄钢城等重量级人士。

  “金发局的定位是非政府的咨询机构,能够整合各界资源,让更多人参与(到金融发展中)。”陈家强强调,金发局职能不会与其他现有机构重叠,作为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金发局主要任务是给政府提供可供参考、实际可行的意见,对外推广香港等。

  目前,在金融市场方面,香港已经有政府决策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四家监管机构——金管局、证监会、保险业监理处和强积金计划管理局,其中,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负责推行、协调各种提升市场整体素质及确保监管的举措,四个监管机构则分别负责管理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及退休计划管理业。

  区别于上述五间机构,金发局确定的职能包括五个方面,即进行政策研究和业界调研,制订建议供政府和监管机构参考;与监管机构和行业团体共同探讨金融服务业持续多元发展的机遇和掣肘;与内地和海外相关机构保持沟通,支持香港金融服务业开拓新市场和新业务;与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团体和业界合作,提升从业人员的技巧和专业知识;以及通过举办研讨会、路演、印发刊物以及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在内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和国际金融中心功能。

  “主要是跨界。”香港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前每个行业比较分散,从金发局目前的设置来看,如果实现跨界意见的汇集和沟通对金融业的发展比较有帮助,但至于能否带来实际效果现在还难以确定。

  期望实现自给自足

  至于运作经费方面,陈家强表示,在运作初期,除了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金管局、证监会及其他相关机构抽调人员以支持金发局的发展外,对于金发局的政策研究、推广等工作,政府也会在资源方面大力配合。

  “一开始能实现自给自足当然是好。”陈家强表示,但初始阶段为了让金发局尽快开始工作,仍然需要一定的支持,长远来看,金发局的发展目标则是实现自给自足。他指出,从国际类似机构的经验来看,以担保有限公司形式成立的机构,一般经费主要来自于自私营部门成员交的会费,但金发局自身则尚未确定具体模式,还要待其运作一段时间后再决定。

  同一天公布的成立金发局的报告显示,运作初期,金发局会采取较为精简的人员编制,并逐渐将职员人数在数年内增加至约15人。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