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浙江区别处理担保圈 多家企业遭银行起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乔加伟

  1月4日,浙江上市公司方正电机发布公告称,经双方协商,停止与万向硅峰电子股份互保协议,不再为各自及其子公司的银行融资提供担保

  2012年爆发于浙江的互保、联保圈震荡,影响远不止于此。浙江一位律师事务所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卷入危机的多家企业,近期因为贷款逾期已被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等公开起诉。

  这其中包括浙江嘉逸集团、华洲集团等行业龙头,也有互保圈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天煜建设。

  担保圈危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也较直接。“我们行去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浙江地区,其中不良率最高的为温州,其次是杭州,第三是宁波,”浦发银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互保危机集中的杭州地区不良贷款去年上升十分明显。

  “杭州和温州互保危机发生后,政府出面予以协调,对处于互保圈比较外围、经营情况尚好的企业,协调银行贷款展期。而介入担保圈危机较深的企业,银行已经开始起诉。”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称。

  他认为,采取起诉方式的目的,部分也源于银行降低不良率的盘算,因为走完法律程序,不良贷款就可以核销。目前温州地区个别银行的不良率已达到8%,分行压力很大。

  区别处理互保圈

  2012年下半年,杭州、温州地区爆发了互保、联保危机(见2012年7月17日《浙江担保圈危机爆发 600民企紧急上书求助政府》),天煜建设堪称始作俑者。

  以天煜建设为互保圈原点。华洲集团与天煜建设互保亿元左右,华洲集团则为嘉逸集团旗下企业,由此构成第一层担保圈;以华洲集团为原点的二级担保圈企业成员有荣事实业、高盛集团、浙江中业控股、浙江正见集团等。以荣事集团为原点,又衍生出第三层和第四层担保圈,其中包括浙江九龙控股集团、虎牌集团、新世纪管道等行业龙头。

  “目前,被起诉的企业主要为第二层担保圈以内的企业,包括嘉逸集团、华洲集团、正见集团等,起诉银行包括上海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诉讼金额数亿元。”上述律师事务所人士透露。

  以华洲集团为例,据悉,此前其为天煜建设在建设银行贷款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在天煜建设出事后,其与嘉逸集团均被银行列入重点“关注”名单。2012年1月嘉逸集团开始被建设银行收贷,到7月份已被8家银行收贷1.15亿元,陷入困局。

  此外,华洲集团为浙江正见集团担保5710万元,浙江正见则为华洲集团总担保1.5亿元,浙江正见也因此成为收贷的重点对象,陷入危机。

  如上所述,这三家集团目前已被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集体起诉。

  “去年下半年,被收贷比较严重中大型企业远不止上述三家,还包括虎牌控股、新世纪管道、荣事集团等,不过由于这些企业本身经营正常、又处于担保圈外围,当地政府介入后,贷款通过展期等方式缓释了,整个担保圈企业是被区别化处理的。”上述律师事务所人士称。

  记者联系了荣事集团旗下荣业家具的董秘,对方称,去年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后,自三季度银行已经不再对其抽贷,但他不愿透露具体的救助措施。

  “但目前,银行贷款流程尚没有一种新模式来代替互保、联保,在温州,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抵押物,一般还是要找3-5家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周德文称。

  据他介绍,温州政府对担保圈危机的救助模式为,成立10亿元的转贷基金,并给予互保危机企业转贷资金支持。受该基金支持的转贷企业,要求相关银行书面承诺上一笔贷款偿还后,予以发放新的贷款。

  家具行业成重灾区

  上述律所人士告诉记者,据他观察,目前杭州法院受理最多借款纠纷的行业,除了新能源和钢材,就是家具企业。

  据记者了解,近期包括杭州宏达家具、浙江百仕盾家具、杭州佑鑫家具、浙江新洲家具、浙江欧林格法兰制造在内的十多家家具企业,被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杭州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原深发展)、工商银行等诉诸法庭。其中也包括上述嘉逸集团,该企业为杭州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曾入围 2008年奥运会办公家具供应商。

  这一群体性起诉也源于去年的互保圈危机。去年3月,资金压力巨大的杭州家具商草拟了《关于杭州市家具行业信贷危机的紧急报告》,递交当地主要经济金融管理部门。

  该报告显示,由于存在广泛的互保,杭州家具业遭遇了集中收贷,涉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23家银行,关联债务金额约100亿元,相关企业近百家。

  “除了互保危机以外,家具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很明显,不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也不佳。”上述律所人士表示。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