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开设新机构只是第一步,奔赴资本市场才是小贷公司的长远计划。邦信、龙马兴达等小贷公司甚至毫不掩饰上市意图。
未来小贷行业可借鉴沃尔玛经营模式,做零售贷款,逐步形成连锁化经营格局。
2012年,小额贷款行业的关键词是“增长”。这一年,国际市场低迷、中国经济下行让以加工制造出口为主的小企业受到冲击,但却给小额贷款市场提供了机会。自2008年试点至今的5年里,国内民间金融市场上涌现出5900多张小贷新面孔,贷款余额超过5600亿,并以每月新增150家的速度扩容。
2013年刚刚到来,小贷在压力中寻求突围。这一年,小贷将经受成本高企、风险较大、融资不足等多重考验,并将迎来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商机,连锁化经营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小贷疾行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增强金融机构组织经营活动的市场化程度重点之一就是鼓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为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事实上,目前有100多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也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但尽管如此,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在此背景下,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其为小微企业和农户等群体提供贷款服务,于是,小额贷款公司(下称小贷公司)的金融服务角色就显得恰逢其时。
据《2012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48家,从业人员达6.57万人,小贷公司贷款余额5637亿元。前11个月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1721亿元,新增利润365亿元。
从《报告》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小贷公司机构分布较为集中,全国5948家小贷公司中一半分布在江苏、内蒙古、安徽、辽宁、河北、云南、吉林和山东等八省区。但机构数量同比增速呈逐月放缓的趋势,其中11月同比增长43.5%,比10月末回落3.2%。
《报告》表明,在小贷公司集中的区域,贷款余额也相对较大:截至2012年11月末,小贷公司贷款余额5637亿元,同比增长52.6%,高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36.9%。2012年前11个月,江苏、浙江、重庆、四川、安徽五省市新增贷款均在100亿元以上。小额贷款存量较为集中,江苏、浙江、内蒙古、山东、安徽五省区贷款余额占全国总量近一半,上述省区贷款余额均在300亿元以上。
对于目前小贷公司的蓬勃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有2亿农户,4000多万个体经营者和1200万家小微企业,他们需要小微贷款,这催生了庞大的草根金融来满足该部分群体的需求。
新金融记者通过对多家小贷公司采访发现,小贷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性贷款和个人贷款。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2012年11月底,小贷公司经营性贷款余额5539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98.3%。由于接近年底,小微企业资金链趋紧,11月当月经营性贷款余额新增178亿元,较10月份增加52亿元。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副局长梅世文表示,“我们分析,有60%多的小贷公司贷款投向个人和个体经营者,还有38%是投向单位,短贷占99%,这是普遍现象。企业贷款平均额度在100万左右,自然人贷款是在60万左右。”
从最近几年小贷公司的运行效率上看,其管理成本整体呈下降态势,运营效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了解,小贷公司的平均营业费用率是1.38%,平均一个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笔数大约是30.46笔,比2011年提高了近一半。
短板凸显
虽然小贷公司发展迅速,但其短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人才方面。《报告》显示:2012年前11个月新增小贷从业人员1.86万人,同比多增2656人。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小贷公司“求贤若渴”。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昌宜表示,目前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的储备、培养和提升问题。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