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张巨明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2日
长期以来,“市场煤”、“计划电”成为困扰中国煤电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打破这一局面,国家发改委于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彻底解开了拴在煤企身上长达16年的枷锁,煤炭价格市场化的大门首次被完全打开。
发改委在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上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电煤市场价格指数,引导产消。同时,要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电企消化煤价上涨比例,设置煤电联动最高上限。从2010年开始,煤炭和电力企业将完全自主进行煤炭价格的谈判,煤电双方在即日起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
我国的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煤电联动事实上是根据发电企业主要成本,采取政府指导价,给电煤双方预留出一定的价格空间。
由于我国电力改革出现了两层皮现象:发电企业逐步市场化,电网垄断却在不断加强。因此有专家指出,煤电价格联动在电力行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使电价完全市场化。
根据以往的惯例,每年发改委会都会部署煤炭衔接会事宜,煤炭、电力企业通过煤炭衔接会,签订煤电合同。近年来,由于双方体制和利益矛盾的不断加深,许多时候,五大电力集团都是以零合同结束衔接会。
在经历了2009年的不欢而散之后,发改委此番发布指导意见,几乎得到了市场各方的一致好评,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电煤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表示,传统煤炭价格管制的终结,体现了政府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的方向,意味着电煤市场化改革迈出一大步。
事实上,除了市场化,电企面临着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量。我国火力发电比例过高,使得电力产业成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代表,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未来政策的导向倾向于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产业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刻不容缓。
何世红分析,目前电价市场仍未放开,煤炭价格的完全市场化无疑将加大电企的生存压力,电价市场化改革显得更为迫切,但由于电价关系国计民生,因此预计短期内将以试点为主。
发改委表示,目前国家正鼓励煤炭和电力企业签订3-5年长协合同,并着力推进煤炭交易市场化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建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煤炭市场体系,使煤炭交易日常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