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据媒体报道,传言“跑路”的超日太阳董事长倪开禄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带出了同行海润光伏。倪开禄表示,公司有3.8亿元的逾期贷款是不得已,银行抽贷现象严重,海润光伏被抽掉了13个亿也很难受。
虽然说抽贷不是光伏企业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却是很多光伏企业加速死亡、加速陷入困境的催化剂。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行业已进入发展以来的最困难期,不仅过度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矛盾让光伏企业陷入集体瘫痪,而且欧美发达国家以“双反”调查为手段的压制行为,也让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面对光伏行业出现的危机,按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银行等应当及时伸出救援之手,积极主动地帮助光伏企业度过危机,走出困境。
应当说,政府在这方面是尽力的,也是想方设法在帮助企业的。但是,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的银行,却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通过抽贷等手段,给光伏企业伤口了撒盐。
站在纯经营的角度,此举或许能够理解,但是,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银行对光伏企业的抽贷行为,就有点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准则了。
要知道,中国光伏行业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与银行的盲目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光伏行业“兴盛”时,如果没有银行毫无条件、毫无大局意识的滥放贷款,光伏行业就不可能过度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正是银行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一时的需要,失去理性地向投资者发放贷款、提供信贷支持,才导致投资者也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态度。不然,光伏企业也不会负债累累。
那么,既然银行在这方面已经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什么不认真总结、主动整改,而要继续在错误之路上走下去,面对光伏企业出现的困境,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呢?如果此时能够理性地给企业一些支持,至少不通过抽贷雪上加霜,很多光伏企业不就有希望度过难关吗?
也许,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已经习惯了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事了。这些年来,中国的企业,所以寿命都十分的短暂。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因为银行不能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而该做大的不能做大、该生存下去的没法生存下去。
对银行来说,锦上添花,自然是经济发展必须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企业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得到银行的帮助。那么,中国的银行业,有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过思考和研究呢?
眼下,金融改革正在浙江温州、珠三角、泉州等地进行试点,试点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银行的经营理念能否得到有效的转变,社会责任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如果银行仍然死守目前的经营理念和思维,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那么,试点就很难取得成效,困扰中国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环境差的问题,也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中国的银行,太需要在责任意识上进行一次全面改革与革新了。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