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北京青年报:消除“养老失公”有路可走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邢理建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面对当下的社情民意,若还不敢对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开刀,养老改革就只能继续“拖”下去。”

  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元月起,继续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水平,幅度以2012年全国企退人员月均养老金1721元为基数上调10%。至此,从2005年算起,全国近亿企退人员养老金实现“九连调”。

  以往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的决定,都是在上一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前宣布。建立于对以往的“经验性期盼”,去年11月起,企退人员就等着政府依例提前发布今年继续上调养老金的决定。可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是提出,“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而没有提前宣布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

  尽管“迟到”的决定适才宣布,但这仍然是一个顺民心的明智抉择。中央政府作此抉择并不容易,现有养老金长期处于“寅吃卯粮”状态,半数省份的巨大窟窿靠财政逐月填补。养老金上调10%的幅度不算大,但基数却越来越大,对于政府而言,财政垫付压力也年甚一年。

  换个角度再议,民生物价实际涨幅明显高于“统计物价”涨幅,全国企退人员人均月1721元养老金,甭说在一线城市,即使在中部省份的县级城市,也只能刚用来维持养老日常开销。尽管窟窿不小,政府咬咬牙也得正视养老金总体水平偏低这一真实的社会现状,满足这一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合理诉求。

  中国社会养老保障起步过晚,企退人员养老金能实现“九连调”着实不易。可社会的养老金纠结并未因“着实不易”而有所松动。这除了9年前开始连续上调时的养老金起点实在太低(当年人均月养老金只有700元)之外,一个长期存在且仍在不断激化的突出矛盾是“养老失公”。前者涉及企退人员生活质量,后者则涉及养老的基本公平。

  去年初,企退人员养老金“八连调”到位不久,机关和事业退休人员也“悄悄”上调退休金且幅度较大,导致社会反响强烈。就此,政府并非没有预估到民意会强烈反弹,而是苦于养老待遇“双轨制”依然在作祟。既然“双轨制”仍在起作用,执行现有制度就成了“惯性选择”。可见,继续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乃必须,一拖再拖的养老“并轨”改革,也应当果敢启动。

  最近5年间,社会不断听到养老“并轨”的政府承诺。但每次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去年底,借《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就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再次作出“下一步,我们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承诺。这里的“下一步”和“将改革”弹性太大,舆论仍将其与“拖”字画了等号。

  在笔者看来,铲除“养老失公”完全有路可走,而且在短期内即可获得舆论谅解。那就是,一方面继续每年增加企退人员养老金;再一方面则公开向社会宣布,从今年起暂时冻结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新增退休金,所有机关事业人员必须每月缴纳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从而初步实现“并轨”。至于“冻结”何时“开冻”,将来视全社会养老金账户支付能力再说。如此一来,至少能先让数量远远多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企退人员看到政府致力于养老公平的果敢努力。

  只要从今年起,成倍加大国企红利划拨给养老金总账户的力度,这样做不但完全可行而且实属必须。面对当下的社情民意,若还不敢对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开刀,养老改革就只能继续“拖”下去。

分享: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