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7日
“像现在的小贷、担保等机构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未来国有、民营、外资争相进入民间金融领域是一个趋势。”种种迹象表明,民间金融格局正悄然变化,国企正加速布局民间金融领域。国有资本主要涉足担保、小贷、网络金融等民间金融领域,虽然从数量上看并不占主导,但就单个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国家队”背靠颇具实力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普遍超过1亿元,并在“银担”、“银贷”合作中显现优势。受访专家预测,愈来愈多的国企投资民间金融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迂回“触金”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配套体系,刚刚起步的担保行业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形成“一体两翼”格局(即: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为重要补充)。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2002年以来,商业性担保机构蓬勃发展,赶超政策性担保公司数量。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7年国内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5%。到了2011年年末,全国840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国有控股占18.7%,民营及外资控股占81.3%。2010年以来,担保业陆续出现违规经营及代偿风险,全国多地开启整顿排查工作。在这过程中,不少民营担保公司因涉嫌违规经营被迫退出市场,或被收购。国有担保机构因对资本回报要求相对客观,且拥有国家和银行双重支持,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少。
“国有担保机构有政府的公信力,生意更好做。”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表示,在风险分摊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差异。“一旦出现风险时,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有的会参与风险分摊,但与商业性担保机构合作时并不参与损失分摊。担保的企业出现问题时,民营担保机构需要代偿所有的贷款和利息。”王永其说。在小贷领域,国企投资的热情渐浓。2008年试点以后,全国陆续有国企发起设立或参股小贷公司,其中广州、山东、天津、安徽等地较为集中。一位广州小贷圈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有27家小贷公司,其中国企作为主发起人成立的有三家,参股的小贷公司超过四家。采访发现,国企布局担保、小贷等民间金融领域往往出于盈利和集团业务多元化的考虑。
目前,担保机构的担保费普遍在2%至4%,而小贷收费包含利率和手续费两部分,年回报率通常能到15%,甚至更高。
天津国投滨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光告诉记者,“小贷行业风险控制好的话,年回报率至少10%,现在做什么行业能有这么高利润呢?”据他介绍,国投滨海小贷目前的国有资本占比70%,外资和民营资本分别占比10%、20%。为拓展业务范围,公司已控股四家、参股两家小贷公司,着力打造以小贷业务为特色的类金融领域。
“当前国有资本也没有特别好的投资领域,金融是大家争相抢食的香饽饽。”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雪军认为。由于银行、证券公司都是牌照管理,准入门槛很高,国企有钱也不容易进入,但通过门槛相对低的小贷、担保等类金融机构,国企可跻身类金融领域。
除了涉足担保和小贷行业,国有企业也开始了对网络金融市场的尝试。不久前,由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及江苏省分行、江苏省金融办、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金融办直接监管的国有控股企业)等合力打造的民间借贷居间服务网站开鑫贷正式运营。一时间,其国有背景的身份打破了向来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网络借贷市场的平静。
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开鑫贷负责人王建表示,开鑫贷的成立初衷是江苏省政府与国开行想联手为民间金融做一个规范性的引导。“目前民间借贷市场不规范,监管也不到位,我们想通过政府、国开行的支持使民间借贷市场规范化、阳光化。”王建说。
其实,无论是担保、小贷还是网络借贷公司,国企投资民间金融领域的目的还在于打造金融服务配套体系。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国企投资的担保、小贷等民间金融公司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不过其资金规模和银行融资能力却往往更胜一筹。武汉一家国有担保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成立的担保公司在头两三年是最艰难的,担保公司不出风险还好,一旦出现风险,就需要强大的经营团队和股东实力作后盾。
银行是关键
虽然国有企业投资的民间金融公司数量不多,但其股东实力与资金实力不容小视。在广州,国有企业本身很多都没有金融配套服务公司,以至于大量资金闲置在账上。于是,有的国有企业成立了小贷公司,以此盘活企业自身的资金。
据广东省小额贷款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广州的国有小贷主要服务于国企上下游的产业,产业链上的客户量占比超过60%,而且客户直接拿应收账款作抵押,风险可控。而在天津,国有小贷面对的客户群体大都是民营企业且相对多元,行业涉及码头货物装卸、房地产、垃圾处理、矿业、养殖等方方面面。金国光认为,在经营当中,国有小贷比较规范,所以风险把控能力相对较强。但民营小贷更为灵活,一些小贷经理人在和银行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还能开发出一些好的融资理财产品。
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小贷公司当前面临的头等大事,对民营小贷公司来说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小贷公司孜孜以求的不是“未来有望转为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身份,而是扩大其在银行的融资比例。目前,小贷公司在银行融资不能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50%,这对于“有钱就不怕没市场”的小贷公司来说显然不够。除了增资扩股,银行融资已经成为小贷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