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汗青 子凡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1日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有望于近日获批。这将是继上个月获批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之后的,第八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
自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为前4年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今年获批的经济区域中,除了继续关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还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图们江区域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从沿海布局到中西部、东北的延伸,表明了我国经济战略由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向“外需、内需共同发展”的全新局面。有专家指出,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已逐渐成型。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还处于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期,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已经成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产业升级浪潮已经来临。新的浪潮下的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刺激消费、产业升级、经济调整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何世红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第四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做了如上表述。
何世红说,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设好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激活国内外、区内外的各类市场,加大投融资力度,盘活经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活跃经济。让金融生态环境成为区内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的活力之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对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他在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第四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表示,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之间是唇齿相依的,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经济和金融是发展的两个方面,所以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根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核心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蒋正华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有远见的市长应该把目光放到后危机时期,从容应对挑战,牢固抓住机遇,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使得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看,调整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企暖回升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还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都对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的研发、企业的深化改革,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良性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